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实践;运用 二〇一二年暑假,聆听了著名教育家胡新懿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初识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心中质疑:能有这么神奇吗?后来又接受了北京海淀寄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刘燕主任的思维导图的专题培训。于是我们决定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语文学科思维导图运用的试验。不试不知道,一试惊喜连连。通过一学年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和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和学生都尝到了甜头:初一学生在上期末参加全市调研性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创造了学校历史的最好记录;初二学生的语文课知识和技能大幅提高,大部分学生成绩提高10分左右。下面就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思维导图的心得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根据它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②各个次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一般性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④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以便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这些东西反过来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回忆信息。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所以更适合初中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实践。 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就要求学生寻找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等;课堂上师生互动,探究学习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图形画思维导图,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对学习上较困难的同学,指定学业上有梯度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困生参与和上台讲解。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就专门用了几节课的时间讲解、训练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式,讲解曲线、连接、色彩、关键词、简笔画这些更接近大脑形象记忆的巧妙运用。通过好的思维导图的展示、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重点以"章鱼型"和"树形"为基本图形;训练学生从"第一主题"到"次主题",再向下逐步发展主题层次构建基本结构;而后训练学生对自己找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出"关键词"进行填写;最后训练各个"次主题"的位置顺序和用色彩区分。学生的思维导图画好后,鼓励孩子到讲台上对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讲解,老师和同学共同进行点评分析,取长补短。同时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学生向更深、更多的主题层次发展;逐步训练学生画出完整的、有个性的思维导图。当孩子们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那满怀激情、信心、活力的脸庞,立刻深深感染了教室里每一个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经常得意地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要问孩子们画思维导图的感受,他们回自豪地告诉你:虽然画思维导图要花很多时间,甚至占用了休息时间,非常辛苦,但在讲台上讲解思维导图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热烈的掌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做学科思维导图试验的过程中,课程中重要的知识节点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也逐步提高,归纳出相关的、准确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形成各个节点,节点之间又极易产生清晰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 学生的记忆力是以激发的方法进行的,通过这些连接,学生的记忆就从一个词汇发展到相连的许多词汇,从一个知识点发展到更多的关联的知识点,以点成面,知识和技能也就逐步形成了。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大脑对直观的图形通常比抽象的词汇更有感召力、更精确,易于大脑记忆,也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的喜悦中,从而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自我展示的活动也会鼓励和刺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课堂因此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个参与者和引领者,体现"主导"的作用,而非满堂灌的"教授"。 因为使用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而不是单调烦人的线性笔记,更加符合大脑的运作模式和初中生的思维记忆特点。在学科教学和记忆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大脑不断地利用其所有的皮层技巧,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较传统的学习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另外,思维导图还体现出教学效率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相对于线性笔记的所带来的效益,更是有效: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忙于记录繁琐的长句,或记了上句忘了听下句,现在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关键词,节约50%到95%的时间;在进行自学和复习时,因为只读相关的词可以节约90%多的时间。在查阅笔记的过程中,因为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里面寻找关键词可以节约90%的时间。笔记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可以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于真正的学习主题。学生的笔记也从过去密密麻麻的蚂蚁排衙,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思维导图"。效果一目了然。通过一学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运用,通过对比,使用前,学生思维零散,事物的内在联系、核心问题不清晰,知识无体系。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思维思路清晰了,因知识成块分布、形成整体记忆,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拓展。我们和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实践过程中都收获了很多。原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上课积极,思维活跃,全体参与,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我们所教的学生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引导。"思维导图"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科学习的问题,也是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的一个解决之道,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特殊教育的园丁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2009.4. [2] 齐伟,卢银中,黄斌.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