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原创父母成为婚姻中的第三者怎么办郝予


  原文发布于《中国妇女》杂志
  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父母重重呵护中长大成家,习惯替孩子包揽一切的父母,仍惯性插手小家庭的生活,两代人的纠结如何解?
  该不该给妈钥匙
  口述/严利
  "和老公结婚后,我们工作忙懒得在家作饭。我妈刚退休,便自告奋勇来我家做晚饭,我最爱吃她炒的菜,给了她家门钥匙,本想着只是在每天一起一餐饭的时间,然而她却忙里忙外,没有想回家的意思,一住就是半个月,后来我爸也来一起同住了,父母在我家如入无人之境,我们毫无隐私不说,还得陪他们闲扯,听其唠叨,真头疼!后来努力沟通,才送走了他们,恢复了自由。
  然而不多久我却怀孕了,老公工作忙,无暇照顾我,直到这时,才明白父母即是闯入我们生活的"第三者",也是我们的守护神,孩子想多陪陪父母,对老人尽孝,但更想拥有自我空间,可怎么协调好这关系,真是大学问啊···"
  婆婆要来我家永久居住
  口述/李培嘉
  "公公去逝后,婆婆极度哀伤,我丈夫心疼妈,跟我商量:"要不把她接来住段时间吧,咱陪她散散心。"虽然我带孩子很累,再照顾个悲伤的老人有点吃力,可想到公婆人不错,一直对我和女儿很好,毫不犹豫把她接来了。本想着是过渡一段时间,待她状态恢复了,双方还是可以有各自的生活空间,然而婆婆却真像变了个人似的,57岁的退休事业单位干部,现在却完全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跟丈夫强调,愿意出钱给她治病、请保姆伺候她、隔三差五去看她怎么累都行,但是没法接受一直这样挤一块住,儿子的家就是她整个的天。
  丈夫气坏了,认为我是不孝儿媳,说如果我连他妈都容不下,肯定也没耐心跟他白头偕老,他嘴上已带出"离婚"二字,我好委屈啊···"
  郝予
  资深心理咨询师
  时光荏苒,第一代独生子女们开始体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曾是父母唯一的希望,如今是父母唯一的倚靠。愈来愈多人开始关注家庭中相处的界限,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仍束手无策,烦恼的往往是父母靠得太近,做得太多带来的侵入感和窒息感。
  回想起去美国和女儿的寄宿家庭共处的时光,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家庭关系重视下明确的相处规则,比如固定周六是家庭聚会日,通常事先几周约好去谁家并贡献聚餐食物;平常生活再忙,通常都先自己解决问题,实在需要帮忙,先征询彼此是否方便;互相走动通常事先邀请或者事先约定日期;家务分工明晰,相处放松不失亲密。
  国有国情,家有家风,文化差异下,我们的家庭彼此之间融合度会更高,美国家庭的方式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建立一定的相处规则却可以借鉴参考。
  如何做才能既尊重父母付出的心,又维护自己小家庭的独立空间呢?只有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让父母真切感受到"孩子独立了,不那么需要我了",父母才会意识到从"以子女为中心"的状态中走出,真正关注活得"自我",减少成为子女生活中"小三"的可能。
  尝试建立以下规则,或许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延迟求助,自行解决为本。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比如做饭带孩子等,首先想的是将责任全权交给父母。"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背后,潜藏的是一种习惯性依赖、即刻把问题都交出去的心理。"延迟满足"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度的指标之一,指的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本身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延迟求助,先尝试自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延迟满足,同时也给父母一个积极的信号——我能独立。
  责任清晰,理性分工为先。
  实在需要父母支持,也要经过思考,事先商讨明确各自的分工、责任,相聚的时间、地点等,不要一股脑把责任交出去,随着性子做事。交出自家钥匙,象征着交出自家的责任,过度依赖必然导致被过度照顾的侵入感。
  小家大家,分清主次为重。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特别怕戴上不孝的帽子,当自己的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利益关系出现冲突时,各自卷入维护原生家庭、维护自己父母的陷阱,常常使夫妻关系恶化,这也是与自己原生家庭分化不完全的一个表现。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冲突下,将自己的核心家庭放在第一位,夫妻亲密,彼此信任,才能协力更有效地照顾父母、更有效地尽孝。
  理解初心,温柔拒绝为准。
  有了独立和责任意识,拒绝父母过度倾注爱的行为才有可能。很多时候,父母感受到被拒绝的伤害,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拒绝的态度,温柔地对待老去的父母,就像我们曾经被父母温柔地对待。温柔而坚定地拒绝,是一种尊重,也给未来表达新的需要留下了空间。对父母抱有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幻想,是极其幼稚的表现。
  承受内疚,坚定前行为本。
  想象一下当我们离开父母,迈开离家的步子,父母眼中不舍的泪光,内疚之情常拖住前行的步伐,这就是生命的里程,如若前行,必须承受分离的内疚;拒绝父母的付出,需要承受内疚的折磨,承受内疚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让父母看见我们成熟的过程。
  特殊阶段,灵活处理为要。
  无论怎样的情况,与伴侣分离是一种重大的丧失。一方离世,更是最大的丧失体验,也是活着的另一方最脆弱的时刻。这时多少会出现退行现象,变得孱弱,需要人陪伴和照顾。每个人需要度过这个哀伤和复原的时期长短不一,三年左右是一个常见过程。成年子女做好支持父母度过该阶段的心理准备,也是必须的。
  父母和子女,本身是一面彼此的镜子,你若愿从对方的行为中反思自己,并尝试调整,父母一定能够感知并变化。你要相信,养育了你的父母,虽然老去,他们一样在继续成长,有着变化的可能。关系的处理,就像一部交响乐,演好自己的角色,并照顾对方的节奏,才能演奏出协调美妙的篇章。
网站目录投稿: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