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走向新岸


  十六、班主任的苦和累
  七十年代初期,四人帮提出要批判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要搞教育革命,文中在开门办学方面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文中得天独厚,周围有很多坡地,为办好校办农场奠定了基础。在"学屯昌、赶屯昌"的高潮中,学校发动广大师生在坡地上开荒造田,种上了甘蔗、胡椒、橡胶等农作物。在水井旁边还有一块水田,长期荒芜,师生们把它开辟出来,种上了水稻等农作物。在大搞开门办学活动中,文中还把甘蔗种到了操场上,闹成了大笑话。
  粉碎四人帮后,有人向邹福如校长提出:"校办农场是文革时期的产物,是错误的。现在要集中精力抓教学,要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搞校办农场分散了力量,防碍了教学工作,还是取消了吧。"
  邹校长不同意:"上级并没有发文取消校办农场,只是提法不同。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是必要的,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文中的情况比较特殊,文中教育事业要发展,学校基本建设的提升,大量教学仪器的配备,师生生活的改善,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国家现在还很困难,上级给我们拨来的教育经费很少,我们不搞点勤工俭学怎么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
  最后,邹校长还是给我们亮出了他的底牌:"不要看现在我们学校周围有这么大的一片地,这地将来的归属谁都不知道,因为这些地还没有确权。将来要开发建设,这地比黄金还要贵,谁都想占用这块地。现在我们用校办农场的名义把地占下来,将来对文中的发展大有好处,不信你走着瞧。"
  我在文中的三年,也是文中大搞勤工俭学的三年。在所有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觉最头痛的是学生的劳动管理。在劳动课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就比较好管,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劳动习惯,劳动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而且也懂得一些种田的技术。来自县城的学生就不同,他们没有劳动习惯,怕苦怕累,要么就不来,来了也不想干,要干也就胡乱干一番,我感到很难办。
  学校还把劳动课当做评比先进班级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规定:在劳动方面,学生劳动态度好,完成生产任务好,农作物生长状态好,生产效益好的班级可以评为勤工俭学的先进单位。
  学校规定每周有两节劳动课,但实际上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不少于两节课。这是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都有一个过程,农作物种下以后,还要浇水、施肥、除草,最后才能有收获,在这方面花的时间特别多。在假日时间,我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带领学生对农作物进行管理。
  农作物的生长得好主要靠肥料,但学校没有给我们一点化肥,我只能带着学生到侧所去掏大粪,学生怕臭怕脏,不敢靠近粪池,我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把粪池里的大便舀在大桶里面,并亲自挑往庄稼地。学生们看到我带了头,后来也慢慢习惯了,争着舀大便给农作物施肥。甘蔗等农作物有了肥料,长势良好。
  种庄稼要有技术,我在这方面还是外行。有一次班里平整了一块地种胡椒,那时我连胡椒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家乡那里从来没种过胡椒】,就自作主张自己种了起来。几天后,凡是我自己种的胡椒苗都死掉了。邹校长亲自来检查胡椒地,把我批评了一顿:"不当家长不知柴米贵,黄老师,你知道一棵胡椒苗多少钱?几毛钱一棵,你知道你浪费了学校多少钱?你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也不少,你最大的缺点是太任性,有些事情爱自作主张,不懂装懂。种胡椒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你应该叫农业老师来做个示范,而你却自作聪明,白白浪费了这么多胡椒苗,你要吸取这个教训。"邹校长的批评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我诚恳地向他做了自我批评。
  邹校长不但是个教育专家,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很内行,他亲自作了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种胡椒,我们很快就把这块地补种了胡椒苗。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下,胡椒苗茁壮地成长。
  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有大片的荒地,我们开辟成了甘蔗地,种上了甘蔗,一个班一亩,有几十亩之多,长势很好,远看象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季是甘蔗的收获季节,砍甘蔗是一种非常繁重的劳动,而且容易出安全事故。我亲自做示范,教学生们怎样砍甘蔗,并要求学生们要注意安全,不要砍伤手脚。同学们埋头苦干,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一大片的甘蔗砍完了。
  文昌当时只有一个糖厂------谭牛糖厂,规模很小。当时文昌学屯昌,遍地种甘蔗,要把甘蔗送到糖厂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一次我押车把甘蔗送往谭牛糖厂,到时天色已晚,前面有二十多部车等着排队,要轮到我们已是下半夜的事。谭牛糖厂是个小地方,不要说吃饭,就连喝水的地方也没有。我和司机只得饿着肚子,耐着性子在车上等候,当我完成任务回到学校时,已是下半夜两三点钟了。
  文中坡是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坡地,一下雨水都流到下面的河沟里面去了,是个常年缺水的地方。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年天大旱,学校的两个水井都干了,我们只得跑到远处的水库和河沟里面洗澡。庄稼有水才能生长,搞农场必须有水利保障。我来学校的第二年天大旱,许多天都没有下过一场透土雨,我们种的胡椒苗都差不多要死光了,要发动学生挑水保苗,既浪费人力,也不现实。为了保证校办农场用水,学校决定发动师生,用自己的力量建一座小型水库。
  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很快就上了工。学校规定用劳动课和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挑土填坝,各个班级轮流上阵。一到工地,我率先上阵,挑起第一担土向大坝冲去。我回乡时是"老水利兵",一两百斤重的担子不在话下,同学们看到我带了头,也欢呼着干了起来。师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筑好了大坝,一个小水库初具规模。文中人的精神感动了天公,大坝筑好后不久,天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小水库里蓄满了水,保证了校办农场和师生的用水。
  文中师生用自己的力量,修建了一座小规模的水库,这在文中建校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连县城里的人都说:"当文中学生很不容易,既要能文,又要能武【劳动】!"
  学校大饭堂下面那块水田不再种水稻了,改为学校的蔬菜基地,学校租给一户菜农。现在那里已经建成了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成为文中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邹校长领导大张旗鼓地搞校办农场,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他们说老邹又搞四人帮那一套,又搞开门办学了。他们哪里知道邹校长的一片苦心:搞农场是假,保学校才是真。没有邹校长的校办农场,哪有今天广阔美丽的文中校园!
  在文中,工作最辛苦的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最多,最苦也最累。那时,国家还没有给班主任补贴,我们干的是义务工。一天到晚,班主任的事情多如牛毛,除了上课以外,我跑的最多的是教室和学生宿舍,一天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晚上回到宿舍,脑子里乱麻麻的,这不,还要想想明天的工作。
  隆冬,天还没亮透,学校的起床钟就打响了,接着,广播里传来了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很不情愿地爬起床来,穿好衣服,走出了宿舍。外面,冷风扑面,寒气迫人。
  校园里,黑蒙蒙的一片,只有校道上的路灯放射出昏黄的光线。
  一会儿,校道上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一二一、一二一---------"雄壮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一队队的学生从我身边跑过,体育委员领先,班主任殿后,队伍整齐雄壮,口令响亮昂扬,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我心燎火急,两眼极力寻觅着一闪而过的队伍。可是,我左等右等,就是看不到我班的队列。十多分钟后,我班的队列才拖拖拉拉地出现在校道上。
  在教学大楼旁边,邹校长正全神贯注地清点出操的班级,这时,他发现了我,一脸嘲讽:"黄主任,你的班又落后了,你是要全校等你,还是你们班自己做早操呢?"
  我不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极不情愿地跟着班的队伍走向操场。
  一连许多天,我的班都排在全校的后面。
  回到教室后,我把体育委员和班干部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们偷懒,不起带头作用。
  体育委员和班长很不服气:"班主任,你不调查清楚,批评我们是不对的。起床钟声一响,我们都起了床,挨个叫他们起来。可是,他们都赖床,十多分钟都排不成队伍。老师,你不到场,就别叫他们起床?"
  我一听,脑子里一闪:原来问题就出现在我身上。老师不带头,学生怎么能自觉呢?
  于是,我马上买了一个闹钟,每天晚上都放在我的床头。在起床钟响前的十分钟,我的闹钟就响了,我穿好衣服就赶往学生宿舍,先把体育委员和班干部叫醒,然后大家一齐动手,把班里的学生全部赶到外面。班主任亲自动手,谁还敢赖床?
  当起床钟响起来的时候,我们班的队列已经行进在校道中了,"一二一"的口号声格外响亮。
  一连许多天,我们班都拿到了第一。
  邹校长亲自表扬了我:"黄主任,还是你行!"
网站目录投稿: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