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前辈的职业路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各种可能,也许在若干年后,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并面临相似的境遇。所以我想聊聊在我身边的那些产品经理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身上都有哪些特质,哪些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而哪些是要避免的。 人到中年,产品经理的出路在哪呢? 虽然自己还年轻,但有时候不禁在想,自己的职业路径应该是怎样的、怎么发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又怎样做才能避免若干年后落入到一个不好的境况。 其实职场前辈的职业路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各种可能,也许在若干年后,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并面临相似的境遇。 所以我想聊聊在我身边的那些产品经理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身上都有哪些特质,哪些是值得自己去学习的,而哪些是要避免的。 观察得久了,就会发现,优秀的产品经理,你一眼就能注意到他们身上的特质,因为那些不同于普通人的优秀特质,会在一群平庸的产品经理中闪闪发光。 近两年合作过10多位产品经理,能力没有很差的,但是有的人确实马上就能发现与众不同,而有的却泯然众人,目前的境遇当然也是截然不同。 产品经理A:爱折腾、创业 他是我入行后,带我的第一位产品经理,身上的特质就非常典型,在人群中很突出。 一是能说会道,表达能力强,所以撕逼时一般不会落于下风,但他也混迹职场多年,还是会讲究说话技巧。 不过他性子直,所以有几个特别的事迹: 曾在一个公司,骂某个程序员傻逼,然后愤而离职; 在刚入职这家公司时,HR态度生硬,他直接怼回去; 领导想让他组织一个活动,但他直接回绝说工作忙、没时间。 这几个例子直接可以看到他不同于普通人了,普通人很多时候都是能忍就忍了。 二是组织能力强,擅长组织活动,不但公司的大小团建都是他负责的,他还会业务搞各种车友会、旅友活动。他曾经多次组织车队自驾游,有一次是从北京开车到云南,单程上千公里。 三是动手能力强,擅长拍摄和剪辑视频,设备齐全,有无人机和云台,刚好和他喜欢旅游的特质契合。 以上三点就是他的典型特质,也让他很快被大家所熟知。 曾闲聊过他的过往经历,他毕业后就职于搜狐,后来又做过医疗行业,上家公司是在河狸家做O2O,不过他一直做的是运营,后来转到了产品。 也许正因为他的运营经历,让他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显著强于常人。 还有一个隐性特征是,他一直都有副业,自己组织了一个外包团队接私活,两个程序员、一个设计师,他则负责产品和商务。 这也让他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能投了700万开办了一个高端旅游公司,做了一个旅游类APP,并拿了VC,相比其他还在苦逼还房贷的同事,可谓是人生赢家了。 公司爆雷后,他就全力在做这家主打高端旅游的公司,现在还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在推广自己公司的高端旅游服务。 所以产品经理最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 经常听到说,要有自己人生的B计划或者副业,因为光靠工资很难实现财富积累(就不说财富自由了),更关键的是,抗风险能力也会很弱。 就比如我所在的第一家公司突然爆雷了,那些背有车贷、房贷的产品经理同事们,需要马不停蹄地去找下份工作,而产品经理A则可以开始全身心投入创业了。 产品经理A代表了其中一类产品经理的发展方向:创业。 但也能看到,他确实非常喜欢折腾,沟通能力强,也有人脉和资源积累,所以后来自己单干顺理成章,并没有什么阻碍。 产品经理B:佛系、期权 这是我的第一位直属leader,负责用户体验组,管5个产品经理。 他年龄也是30岁左右,河南人,孩子和老婆都在河南老家,自己一个人在北京工作,每隔两周就坐火车回家一趟,周五晚上坐夜班车走,周日晚上再坐夜班车回。 有时候我在想,难道以后我也会过这样的生活吗?除非暴富,我并没有能力在北京买房定居,那要是结婚生子后怎么办?做产品经理,回二三线城市很难找到工作。 这就是家中没有矿的产品经理,要面临的赤裸裸的现实。 产品经理B原来是ios开发,后来内部转岗成产品经理,再后来担任我们用户组产品经理leader,负责全部的用户端。他的优势在于非常了解技术底层,也非常了解金融业务。 我曾和他聊互联网行业的过往,我一直以为2008年iPhone 3G的iOS系统是跨时代的全新产物,但他告诉我,更早以前诺基亚就有塞班系统了,他曾做过塞班系统的开发,不过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开发软件非常麻烦,而后来的iOS和Android则对开发者非常友好,这也是塞班很快被替代的原因之一。 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突然出现的,都是在渐进式发展,只不过在某个节点从量变成了质变。 也正因为了解到他曾经历过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长期历程,这一点就让我非常地钦佩他了。 而且他在这个公司待了5年,经历了这家公司的初创期、发展期和现在的成熟期,对接过风控系统、基金业务等等,确实经历过很多项目,所以对金融业务也非常了解。 他的性格特点是佛系,不喜欢争取,不喜欢撕逼,也不喜欢表现自己,这可能是他从程序员转型到产品经理带过来的做事风格,但这也成了他的致命缺陷,后来组织架构调整,他就被一个刚来公司两年的产品经理取代了,降级成了普通组员。 这确实难以令人接受,毕竟是一位在公司做了5年的老员工,人已至中年,职位不升反降,难道真的是他能力不行吗? 当然不是,其实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没有在领导眼中留下好的印象,因为他不善于表现自己,比如在会议上他从不主动发言,习惯默默待在角落里,所以领导一直觉得他不作为或者是没有能力; 二是他确实在管理能力上存在问题,因为他的佛系和不争,导致我们组一直没有存在感,接手的业务也非常少,其他组也都怀疑是不是我们组的能力不行,这些风评传到领导耳中更是觉得他作为主管失职了。 这不得不说新上位的产品经理C,我的第二位leader,他是个非常强势的人,会主动为我们团队争取机会,并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向上级汇报,展示我们的成果,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吧。 此次事情之后,可以看出他情绪一直非常低沉,但他并没有离职,因为他还有公司的期权。 期权到底是什么? 了解后发现,期权变现其实非常麻烦,一般你入职一个公司时,给你的期权一般要4年才能全部解锁,每年解锁25%左右,然后还要保证公司在4年后能上市,上市后还有一定的锁定期,所以想要拿到手基本要5年以上,而且公司必须能上市才行,否则就是废纸。 那也就是说当你25岁进入公司,30岁左右才有可能变现,把青春都付出给公司了,这是一场赌博。 产品经理B就是赌输的那个人,公司后来爆雷了,期待了几年的上市套现落空了。 大家收拾东西离开的那天,他和我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我真的不甘心,这么多年,拿着低工资,就为了等公司上市能把期权变现,换半套房子,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真的是把青春都喂了狗。 真的是唏嘘不已,这也对自己敲响了警钟,不要太相信公司画的饼,也不要赌博,把自己的青春当赌注,实在是风险太大了。 产品经理B的人生经历也代表了一类人:渴望财富自由,拿了公司的期权去赌,抱有一丝幻想,然而最后却常常会赌输。 人常常会太相信自己的运气。 产品经理C:强势、大厂 产品经理C就是接替产品经理B上位,成为我们组第二个leader的那个人。 他大学是学设计的,最早是做平面设计,但发现没有前途,后来就想办法进入了互联网公司,做了UI设计,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前端,后来发现产品经理更有发挥的空间,就又做了产品。 他非常的努力,终于如愿进了新浪微博的大数据中心做了产品经理,之后跳出来后在汽车之家做商业产品经理,负责一个团队。 后来被一个C轮公司招去做了产品总监,但是流年不利,半年公司就黄了,陷入了职业发展的低谷期。尤其让他气愤的是,当初自己失业后,面试他的都是些刚毕业一两年的产品经理,颇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感。他说在家呆的太久,自己有些慌乱,有些着急,阴差阳错就来到了现在的公司。 不得不说,他的产品能力确实比产品经理B强很多,或者说成体系许多。 因为产品经理B是程序员转型过来的,没有在大厂待过,所以产品方法论算是野路子吧。 并不是说野路子就不好,但是大厂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产品方法论是可以总结提炼的,所以在大厂做产品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能学到成熟的、已被验证过的产品方法体系,而不用自己去摸索,少走很多弯路。 他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让我主要负责公司的数据分析平台,从最基础的数据埋点,到后来输出数据分析报告,再到后来对数据平台做优化,手把手教我了很多的数据分析技巧,帮我建立了初步的数据思维,这些让我后来受益颇多。 不只是产品能力强,更关键的是他展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leader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原来的leader产品经理B非常佛系,不会为团队争取权益,而新leader产品经理C则非常强势,会"抢"活干,并想办法在高层领导面前展现。 产品经理是有"领地"意识的,不同的产品团队负责不同的系统,谁都不希望自己搭建的系统拱手让人。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阿里的"轮岗"制度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了,管理层每隔两年都要轮岗,这样就可以避免坐守过往成绩而不思进取了。 产品经理C做过拉新相关的业务时,发现现有的开放平台存在诸多问题,这个系统其实是另一个团队负责的,但依旧让我们去调研,与上下游沟通,了解整个系统的使用情况,梳理问题后,想办法我们自己重新搭建一套系统。 他对我们说:我们重新做一套系统,似乎是浪费了公司资源,但是我们做了一套更好用的系统后,给公司节省了更多的沟通成本、使用成本,这些都是隐性价值。 通过这个"抢"活的过程,对产品经理C的领导力可见一斑。 但是他的典型缺点就在于对行业的沉淀太少,因为之前在新浪微博做数据产品,到汽车之家的汽车行业,再到如今的金融行业,每个行业都待过两年,对每个行业的沉淀自然也不够深。 产品经理C就属于典型的全面型产品经理,也叫"一"型产品经理,技能点比较广泛,产品的基本能力很强,但是在行业中的业务经验积累则比较浅,这就导致难以在一个公司中升到中高层,如今也已经30多岁,却依旧在一线。 产品经理D:中层、业务能力 产品经理D的则与产品经理C完全不同了。 她是金融科技部门的副总经理,负责产品组、内容组、运营组和推广组,30岁,今年刚生完孩子,返回职场没几个月,部门总经理已经离职,所以之后大概率会升为总经理。 她的业务能力则是非常强了,当我刚到这家公司,在做基金业务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她就给我介绍了相关的专业金融知识,把整个流程的全貌和细节都讲了一遍,可以说她是我遇到的最精通业务的产品经理了。 同时她身上也有很明显的特质:做事节奏快,执行力高,非常擅长并行做事,能同时处理好几个问题,比如你可以几乎同时看到她在不同的问题反馈群中回答别人的问题、她在找不同部门沟通时都是一路小跑、她说话的语速也快得让你一不留神就会跟丢节奏。 在面试时,她对我说:产品经理要在一个行业沉淀3到5年才行。 那时,我觉得她是在画饼,只想让我在这个公司中待更久一些,但是后来才发现:缺乏对行业、对用户、对业务的理解,即使产品基本能力再强,在落地时都会出现很多偏差,遗漏细节反而是小问题,方向跑偏则是大问题了。 后来,我问她怎样才能对深入理解业务呢? 她的回答是:除了必要的沉淀时间,还要刻意去了解业务,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反馈的问题,弄清楚每个细节,并不断去做项目,日积月累、细节的投入、归纳总结提升。 她毕业就在平安集团工作,一直到现在,都是在金融行业里做事,所以对基金、保险都有很深的理解。 当然什么事都是双刃剑,并行做事和事无巨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是会非常忙,而且容易遗漏问题,因为总是会有更高优先级的紧急问题出现,那么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就会被无限搁置。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然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很重要,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这是具有长期价值的,更何况,那些紧急的事中还混杂着一些不重要的事。 所以当你每天忙得要死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价值的。因为每天只去做最重要的事,时间是可以安排得很好的。 产品经理D代表的就是业务型产品经理,职业路径也非常符合大多数产品的路线,毕竟大部分人很难去创业,也很少会去创业公司拿期权对赌,一步步做到企业的中层才是适合大多数普通人的职业路径。 而能做到企业中层的关键,就是对业务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 虽然产品经理C的产品能力很强,但是缺少了对某一个行业深耕,也就是说是"一"型的产品经理,而产品经理D则是"T"型的产品经理,于是能够做到企业的中层。 总结 上面介绍了这四位产品经理的特质、经历和境遇,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产品经理,同时他们也非常的典型,各自代表了一类人、代表了一类职业发展路径。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变化实在太快,这也导致了每个人都很焦虑。 每个人都想抓住些什么,每个人都不想被时代快驶的列车抛下。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 其实是人,人从来没有变过,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虽然没有人能预测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没人能看得清自己的未来,但是我们能去了解大自己几岁的职场前辈,从他们身上看到很多东西,因为未来的我们就是现在的他们。 创业、期权、一线、中层,哪一个是你想要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