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当前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原则,从课堂准备、课堂落实、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探究能力 行动导向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当今国际上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师生交流,主张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学习实践平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在行动导向法的指导下,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较好掌握该课程的知识,还能培养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探索。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在生活实际应用中却无从下手。这一现象证明了学生探究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延伸,学习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笔者认为制约学生探究力有效延伸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重难点界定难突出
  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倡导的"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探究的教学理念下,高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更是维持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延伸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所包含的知识较多,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完成,因此如何把握住重难点,便成了一个难题。
  2.任务设定无实战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而教师经常以任务驱动为主。而任务的内容是为了强调知识点而设定的,无层次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一是题目的表述经常以清晰的方式去呈现,无实战性。例如:当需要讲解WORD中字体的设定时,教师往往会出这样的题目:将标题设置成三号、加粗、红色、居中字样。这样的题目很直白,让学生也能很直接地完成任务,但是最终让学生无发挥探究能力的条件。二是内容上没有体现层次性,一节课下来的练习都是让学生一气呵成,没有跳跃点,让学生感觉无挑战性,导致在练习过程中慢慢会失去兴趣。从而让课堂的效率降低,甚至为零。只有当我们的任务设定有实战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才能充分延伸探究能力。
  3.教学模式设计显单一
  教师在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往往都是采用讲练模式,即教师先讲解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一遍,学生再模仿操作一遍。此种模式导致老师完全控制课堂,学生只能机械地完成相似的练习,学生自己发挥思考的空间很小。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走马观花似的完成操作,学生真正去探究去思考的却很少,这种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领。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前准备、课堂落实以及课后评价巩固环节。只有当每个环节都得以有效落实,学生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延伸。才能培养出根据职业需求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职业人。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延伸探究力的有效策略
  1.课前准备策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准备阶段非常重要。教师的每一项任务的设定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任务的引领,才能使探究力得到有效的延伸。这就要求准备阶段要做到:
  (1)任务的设计要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师在任务的设定时,要始终围绕学生探究力的延伸这一问题来设定。这就要求任务要从"实用""趣味"入手,有层次性、有创新性,有更多的探究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在EXCEL中数据的处理这一节时,该节涉及的知识有: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操作。教师的任务设定则可以从"实用"入手,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以某个汽修厂的具体生产数据进行设计。如:给出一批工厂里各部门的生产量,现要求从生产量中得出是哪个部门的效益更好,从而对该部门进行奖励。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首先会去分析,应该用课堂上的哪些知识能完成,他们会自主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感受到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的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任务设定时要把握一个"趣"字。任务的表达方式上可以把平铺的描述改成激趣的语言,或是更改为游戏、闯关之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的增加。
  (2)任务的设计要提供探究的内容。在课堂设计时把握住重难点,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内容。在确定重难点时要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状态与知识本身相结合来确立。例如在学习excel中数据的处理时,排序、筛选、分类汇总三个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确定哪一个是学生平时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将之立为重点,每一项操作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也可以设定为难点。只有当学生碰到重点难点时,才能激发起探究的潜能。如果整节课是平铺直叙的,没有重难点,学生学习时也会因缺少激情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课堂落实策略
  (1)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能充分得到体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落实一节课的知识时,是层层递进,带领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得出新知。而不是教师作为主讲者,让学生去全盘接收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利用word进行文件的制作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文件的基本格式,而是让学生去观察、去分析,自己得出制作文件需要用到的具体的word中的工具。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引领,在学生出现思考瓶颈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同反应。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否定,可以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提示,让学生能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与否的评价。只有当学生亲历知识的呈现过程,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的新知更加牢固。才能进一步延伸学生的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时就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落实过程中,教师要留充足的空间给学生探索。要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放"不是指放任学生自由,让学生为所欲为,教师更重要的是以学习知识者的身份走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放"的过程中始终以"导"为中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点问题就马上向老师求教,这时教师要做到不轻易暗示,讲解。更多的是给他们鼓励"相信自己,你能行的,你能找到答案的"。让学生感到无计可施时,再进行适度的"点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3.课后评价策略
  任何一节课,如果没有了评价环节,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不明白,很大程度上会失去学习积极性。只有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探究创新能力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合适的评价可以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采取的评价形式有:
  (1)学生自评:是指自己在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协作学习、作品质量等方面先进行自我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自己认为作品存在的优缺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及存在的优点。
  (2)学生互评:评价同学之间都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学的作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才能更清晰地得出评价结果。也由此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学生互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潜能。
  (3)学生的评价要和教师的评价相合,最后总结性的评价要留给教师。教师给学生要指明值得表扬与改进的地方,发展的方向与空间。评价的内容也要突破单一的成果评价,我们可以从知识的应用、学生参与程度、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最后的作品等多方面进行点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同样要起着引导的作用。对评价的结果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利用好评价环节,能更好地去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小结
  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延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紧跟课程改革的大潮。笔者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对现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重难点的界定、任务的设定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延伸探究能力的课前策略、课堂策略以及课后评价策略。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就要从"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中走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顾亚利.自主探究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网站目录投稿:含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