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只有大批创新人才的涌现,创新才有可能实施,创新成果才有可能实现。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和理论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是,在现有成果中,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专题研讨的并不多,也不够系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以高校创新人才及其培养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逻辑分析、价值分析、历史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新时期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当今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内对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教育现状的研究颇多,当前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的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再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第二课堂等方面出现知识结构欠合理、创新意识较薄弱、创新思维方式缺乏、第二课堂建设思想函待统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第二课堂的硬件条件比较薄弱等问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普遍缺乏,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活跃起来,学生懒于动脑或者不会动脑,只知机械性的记忆或者学习,思维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自信心,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大学生求知欲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低下;创新精神不佳,缺少创新动机;教师的事业心和专业素养缺乏等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技术知识的快速更新情况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你的。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趋剧烈。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却不是人才大国,人才对国家的贡献率较低,高新企业人才匮乏,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2)创新人才培养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并颁布一些列的配到设施策略,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3)创新人才培养应对国际人才的竞争压力。(4)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高等创新人才培养是在强化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职探索欲望、适度的怀疑态度、不断求索的意识以及发散、直觉的思维能力。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和记忆能力、组织探索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四、高校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1)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不明确,具体来说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解存在误区。片面强调创新的重要,而如何进行创新却只不祥。(2)实践教学不足,在课程安排中往往安排大量的理论课,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实践。其次有些院校由于资金和设施不健全,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实施条件。(3)人才培养没有以市场为主导,单纯的专业技术教学无法去满足市场的要求,在市场要求人才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但是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依然是以专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内容。 五、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强化技术的操作能力,增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实习的建设,加大投入,定期增添设备,完善他们的实习条件,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创建校企共进的交流平台,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2)改革教学模式,以小班教学为主,根据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理论操作一体化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3)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全面高知识课程观,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开设第二课堂弥补专业课的不足,拓宽知识面梳理知识结构。(4)改善学生的管理模式,提高群体交流质量。发挥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多元的校园生活,借助学生和群体的力量创造集体合作的情景,要求高职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和互动为主的研究性课堂,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在课堂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找出不同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六、结语 在现阶段,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本文主要通过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以及存在问题和人才培养的措施进行阐述,为今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亚非,郭盛,李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3+2"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28. [2]刘欢,陈潔.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6):84. [3]陈艺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72. [4]黄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J].教师,2016(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