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能力将视为衡量综合能力的一项要素。在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生物知识的奥妙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创造能力,已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思维;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初中教学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导学生自主获取和吸收生物知识,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的各项科研中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需要优化和改革,尤其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各项流程,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实验以及实验和结果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的理解知识点。 一、注重学生自身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验证结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思想,并能够将领会的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的方面。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无论学生的探究结果如何,只要学生提起了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便不失为有效的教学过程。 在生物教学中,针对某一项研究课题,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进行探究,因为学生在刚接触生物中抽象的知识时,往往理解的并不深入,随着对知识的逐渐渗透,理解也能更透彻。即使出现在进一步的探究后仍然存在疑惑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后的反复验证和探究来解决。比如在初中生物阶段,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人体的生命是由各细胞组成,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生命也是由分子组成,学生在学习细胞组成生命体时,很容易便能接受,但是学习分子组成生命体时,却很难理解,学生通常会认为分子是非生命体的组成部分,很难将分子与生命进行联系,这种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往往被学生误解,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的适应变异也被学生误认为仅仅是生物中的自然行为。要想让学生彻底了解生物学,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生物的各种现象与自身所理解的生物之间的冲突和差异,从而会引起学生的深入反思和自我修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是自我认识和亲身探究后的结果。在这种思维转变的同时,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和理解才能称为真正的学活知识。 另外,教师在讲到关于光合作用或者身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时,学生单从对知识理解的层面可能已经对书本中的这些知识和教师的讲解有所理解,并对相关题目也能正确回答,但由于这些知识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身实践,导致学生虽然表象上来说已经掌握和了解,但却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其原理,或者对原理半信半疑,这样的学习对后续知识的更深入掌握起到了局限作用。唯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体验和探索,才能掌握其原理,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扎实和牢固。 二、科学探索的难度循序渐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探索教学时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讲究一定的梯度,让学生从初期的探索兴趣的建立到自主的进行探索。教师在设计探索教学的初期,以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基本资料开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的相关渊源和应用角度,为后期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依据。学生初期的探究过程需要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但是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入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便可以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够精准的把握实验的每个环节,对实验的结果能够准确的解释和精准的分析,且能够使用自我批判的态度来反复验证实验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下便能够正确的认识探究的过程,逐步完成更复杂和更具深入的研究课题。 三、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并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由于许多实验的复杂性,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和交流,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每组成员中,学生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相互的知识进行共享,并积极的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整个探索过程需要小组成员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共同对探索的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推诿,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另外,在各自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间进行总结,并吸取别人的建议和先进想法,学会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评判自身的思维和激发出自身更多的灵感。 此外,经过小组成员间的积极配合,最终实现了既定的探索结果,并能够将这一成功的战果与同学间进行分享,相互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并能够从别人的表述中学到更新、更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间的思维扩展和见识的增加。 总之,在进行生物科学探索教学时,教师必须合理把握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科学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馮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王永胜.中学生物实验技能[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