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始摆脱传统单一的以教学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开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注重自我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用 小学属于学生最初接触社会大集体的时期,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究来拓展思维,使学生深入体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学习方式。 一、进行预习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很多时候效果却并不明显,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胡乱交谈、偷懒的现象。通过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学生们在课前没有预习好教师要教学的内容,因此,在学生的讨论中,不能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基于此类现象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的效率,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明确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进行自主阅读并构建简易的知识体系。为保证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一开始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测量》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对测量的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有简单的认识,对于不同物体所选取的测量单位有初步认识,这样能使学生在预习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有明确目标指引下进行复习,之后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进行预习的检查,这样能使学生在预习时更具有责任感,能提高预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新课程的要求中,强调了对于问题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问题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引线,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再者,强调通过学习生成问题,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经过问题的步步贴近,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为学生:"同学生算一算我们教室门口有多少盆花呢?"这时学生们从已学的乘法知识算出门前一共有16盆花。之后,教师追问:"最近我们学校要举办一场歌唱比赛,我们要把这些花摆放到会场,如果4盆为一组,我们可以摆放几组呢?"这时学生们转变思维,以除法进行计算,得出的答案为4组。接着,教师再次追问:"如果这里的花盆再加一盆,那会得出什么答案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三、运用合作探究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的模式。合作教学是以合作为手段,通过有组织的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互相帮助的活动,采用相互探讨、互问互答、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疑难。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点播,使学生豁然开朗,感受到其中的逻辑道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一章时,教师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你们能想象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吗?一亿个硬币叠在一起有多高吗?一亿个学生要占据多少间教室吗?"从学生们自身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开始依据自身的想象对一亿这个数字进行初步的认识,有的学生开始将一枚枚硬币叠起来观察,有的开始数班级的人数,学生们发散自己的思維,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对一亿进行解读。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相互交流、补充,完善学生的思维漏洞,使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地发挥超出自己想象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强调对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再者,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此外,采用多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叶如萍.浅析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3(07). [2] 姜春玲,崔学英.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 [3] 陈学兄.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