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持有国内外两个硕士文凭,学的又是保险精算专业,第一份工作就在中国人寿从事保险精算,在旁人看来,有足够的资历成为保险行业中的精英,却转行从事投资人工作,如此高大上的职业,干得风生云起时又再一次选择转身创业?秋高气爽时分,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子星金融联合创始人兼COO黄旭,听听她的职场选择,看看职场人如何才能成功转行。 目标明确,迈出转行第一步 在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转行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实现转行,尤其是身处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转行难度更大。要想成功转行,首先目标需明确。 在和黄旭的沟通中,记者能够感受到她坚定的信念,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目标很明确,想转行做投资人。" 因为读了国内外2个研究生,黄旭的工作起点比较晚,到了27岁才算正式进入职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中国人寿做保险精算,"这个职业有点像程序员,每天需要对着电脑和表格。"黄旭说:"我投资界的一个朋友在谈及职业选择问题时,认为我的性格和特点不太擅长只做纯技术的工作。想想机会成本,想想10年之后你要干什么……" 所谓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可能损失的另外选项的最高成本。 比起机会成本,人们往往更关注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付出的,不可收回的成本。而大多数人面对选择时的问题是,太纠结于沉没成本而忽略了机会成本。 "不改变貌似没有任何损失,其实潜藏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黄旭说,"那次谈话对我的冲击还蛮大,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 当她了解到投資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与人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时刻考验商业判断时,认为投资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干的事,于是酝酿转行做投资。 提前规划,顺利转行第二步 有了目标,但真正要顺利跨行还得提前谋划好。 "当年转行投资的职业门槛高,要么有投行经验,要么是咨询或四大背景,才有机会转做投资。"黄旭回忆说,"我的跨行是费了点心思的。" 在中国人寿工作2年后,英国猎头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去英国做咨询? "我做事的目的性比较强,确定转行想法后,便打算到英国伦敦的德勤历练。"黄旭介绍说,德勤是精算咨询领域比较好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公司之一,在英国工作一年后,她便申请调回北京,在德勤北京分公司做并购咨询。 有了德勤的平台做背书,2009年黄旭跳槽去国家开发银行做主权基金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先是国企,后是外企,四年时间,黄旭实现了保险精算到投资人的职业转换。 厚积薄发,成功转行第三步 职业道路上,未必每个人都能准确迅速地掌握自己的职业方向,转行可能也是摸索过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超过85%的人认为:"不适应目前行业时,转行是第一选择。"对于那些在职场发展空间受限的同仁,黄旭建议他们如果在一个地方有瓶颈的话,跳出舒适区可能成长更快。 一旦选择了转行,成功或者失败对于每个职场中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人生没有一步路是白走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黄旭告诉记者;"外企培养了我的职业素养,终身受益,国开行的平台增长了我的见识,做投资则培养了我对商业的判断能力。" 隔行如隔山,尽管过去有些工作经验,但在新行业中毕竟还是个新手,仍需要不停的学习。黄旭就是一个自我驱动性比较强的职场人,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她都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商业社会中,个人的不断成长让我非常有成就感。"黄旭打趣道。 2015年,正是新金融蓬勃发展之年。彼时,黄旭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而10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也让黄旭顺利抓住机会。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对如何运作私募基金比较熟悉,当中子星金融CEO张鹏决定在国内最早开展母基金业务时,黄旭坚定的离开体制内的工作,决定加盟中子星金融,成为联合创始人。在她看来,新的舞台可以更容易把自己在专业上的想法落地,真正干一个能由自己掌控的事业。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转身,最好是当这个事情来的时候,你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