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腰部公司的春天来了吗


  京东和唯品会的并购故事在二级市场以各种奇怪的版本被传播了半年后,终于迎来阶段性的结局。
  今天市场上又在传播另一个故事:阿里巴巴即将控股A站,云锋基金将以10亿元左右的估值对A站进行重组,占股超过20%,加上合一集团,两者最终在A站持股超50%。
  不过,我把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当做一个事情来看待。
  说来话长。在互联网的疆域里,大者恒大早就不是一个Yes or No的议题,而是一个关于How的问题,就是:那些已经很大的巨兽,到底还会长到多大?
  整个2017年是一个对"大者恒大"的市场预期持续发酵和验证的过程,而站在2017年底来看,我觉得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各个领域的头部公司,已经优秀到让人毫无意外,市场甚至开始出现一种"优秀迟钝症"。
  譬如说,阿里巴巴在2017Q3的业绩其实已经好到突破天际,你几乎挑不出什么瑕疵点,几乎每一块业务都处于加速增长中,但是市值层面也几乎无动于衷了。2017第三季度的财报后,在中国概念股的公司中,我印象中只有两三家的小市值公司还在增长,而几家头部的公司,都或多或少进入一个市值平原期,譬如好未来,京东,甚至腾讯。
  这些公司的长期增长并不让人怀疑,过去的一年,在和业内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于"大者恒大"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笃信,这种笃信经过一年的发酵后,这些公司未来一两年的成长已经大体上体现在市值里了,复盘去看,大部分的公司市值的增幅都远远大于2017年业绩的增幅(包括收入和净利润)。
  一级市场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最近接触的几个一级市场的项目, 有些已经把2020年的业绩预期体现在这一轮估值里了,金额动不动就大的离谱。故事也许是真的,但是看了之后,实在不知道怎么下手啊。
  这里面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二级市场公司的高倍数估值,间接给一级市场的可比公司提供了参照;二是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的资金量实在太大,供需关系也在不断推高估值。
  头部公司内生性的增长,并不一定是说已经遇到瓶颈,而是现在缺乏惊喜和想象,既有业务的持续增长未必会再带来市值/估值层面大幅度的突破,短期内难以发生从量变到质变。譬如,我们现在很难预期明年会再有一个微信级别的产品冒头,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在体内长出一种意料之外的破坏性创新业务都是极其困难的。
  说白了,做的好,大家认为是你应该的。不然呢?
  那么,依靠在体外的外延式增长呢?
  对2018年的一个无责任猜想就是:出于对优质资产的持续渴求和供需失衡,会引发拉网排查式的捡漏式投资或并购,从而带来腰部甚至尾部资产的重估,那些苟延残喘一直坚持到今天的行业老三、老四、老五们,可能会被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青睐,之后往这些腰部公司里注入资源(譬如说用户、流量、入口、内容/版权、甚至技术扶持等等),试图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力。
  腰部的公司,一方面成为头部公司在体外的"市值食材",另一方面,也获得来自头部公司们的九转还魂丹。
  这听起来其实有些像巴菲特的捡烟蒂理论,当然了,当爸爸们捡起地上的烟蒂的时候,至少要保证你的烟头还是燃着的,头部公司任凭再厉害,起死回生还是很难的。
  因此,重回文章的开头,唯品会属于电商的腰部公司里的头部了,说它是烟蒂肯定是略显委屈的,从交易结构来看,唯品会也是较为强势的一方。那么,A站呢,说它是腰部甚至尾部公司应该不委屈,不过,它的烟头真的还燃着吗?
  放眼望去,这个市场上还有多少是真正燃着的烟蒂?
网站目录投稿: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