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流传极广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这个节日重要的习俗活动有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和吃重阳糕等。在王维的这首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枠中已经提到了其中两个重要的习俗活动。
  重阳节历史悠久,关于登高的习俗有一个神异传说故事。据南朝的文献记载,汝南人氏桓景跟随有法术的道士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
  "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赶快回家,让家人绛囊,盛满茱萸系在臂上,登高饮酒,此祸可除。"于是桓景赶快回到家中,做红色布囊装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九月九日一早带领全家登高避祸,饮菊花酒。晚上回家后,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均暴毙。
  费长房听说后,对桓景说:"这就可以代替你们了"。这件事流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每年于九月九日登高野游以避灾祸,并相沿成俗,成为重阳节重要的节日活动。
  重阳节正值晚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野外的山冈上,曾经单调的绿色成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秋风的催促下,树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深浅不一,正所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飘散在空气中的菊花香沁人心脾。
  源于驱邪避祸的登高很快成为一种娱乐的野游宴饮活动。老百姓也很醉心于重阳节登高宴饮。
  重阳正值深秋,北方各地的庄稼都已收割完毕,田野一片空旷,视野分外开阔,正是围猎的好时机。山东过去就有很多地方在九月九日这天出猎逮野兔。
  有的地方在九月初就张贴逐兔围猎的海报,将方圆二三十里以内的人组织起来,到九月九日在指定地点集合。大家各持鸟枪木棍开始逐猎。一人获得猎物,其他人可围过来争抢,但是当猎获者将猎物举过头顶后,其他人就不许再抢。这实际上是承继了过去少数民族秋天围猎的习惯。
  放风筝则是重阳节后来才出现的一种娱乐活动。在广东等地,重阳节时女孩子们喜欢放响弓鹞。"鹞"是南方对风筝的一种称谓。响弓鹞由白色薄绵纸扎制而成,里面有鸣响的装置,放飞空中,临风而响,所以叫响弓鹞。放风筝又有放晦气的说法,意思是将自己身上的晦气放走。因此,重阳节放风筝除了娱乐以外,依然暗含辟邪的古意。
  九月九日也是很多地方举行庙会的日子。因为寺庙多建在山上,甚至山顶。
  于是在赶庙会时也同时应和了登高的古俗。在山东最有名的重阳节庙会是千佛山庙会和泰山王母池庙会。据说千佛山庙会起源于元代。每逢九月九日,千佛山的僧人要举行法事活动。这天,香烟缭绕,诵经之声和钟磬鱼鼓之音传送。善男信女前来焚香叩拜,老百姓也来登山并求神拜佛。人们上香敬佛完毕后就游山赏景。庙会期间,城里的商贩赶来聚集在山路两边,四乡的山民也来出售山货,沿途卖香烛元宝、山货杂品和日用百货的摊位鳞次栉比。千佛山庙会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山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停止,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又恢复了。
  泰山王母池九月九庙会的盛况也很可观。王母娘娘掌管长生不死之药,能为人祛除百病,人们登山烧香拜王母娘娘确实有消灾避祸的意思。另外人们还登虎山去祭拜眼光奶奶。虎山是泰山前东侧的一个小山,山顶上的庙里供奉着眼光奶奶。据说眼光奶奶能使人的眼睛明亮,为人除病。重阳这天,人们吃过早饭后,就带上祭品香火上山,到山顶上的眼光殿里给眼光奶奶上香、摆供、磕头、许愿,祈求眼光奶奶保佑全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在重阳登高避祸的心理驱使下,人们纷纷外出野游。以农为本的农家,在这天还会想到他们的牲畜。于是很多地方有谚语说:"九月重阳,散放牛羊。"重阳节时,农村秋收已经完毕,田野空旷,不用担心牛羊毁坏庄稼,于是农民们就将牛羊散放出来。但散放牛羊的习俗应该与重阳节的传说有关系。在桓景传说中,他的家人虽然能够登高避祸,但家里的牛羊鸡犬却都暴毙。爱惜家畜的农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所以就在这天将自家的牛羊都散放出来。
网站目录投稿:绿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