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探析


  摘 要: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主要是一个集群内部的制造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地域之间相互的联系性不高,导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本文对我国制造产业集群协调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互协同创新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制造产业;产业集群;协调创新
  制造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如果仅仅是依靠单一企业的发展,很难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需要强化制造产业的集群协调创新发展。制造产业的创新包括了管理制度、知识创新等等,通过区域技术创新的联系,可以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去,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本文对我国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我国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当前,我国知识人才结构发展不合理,大量的人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就机构,而需要大量人才支撑的制造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如果单一企业进行大量的人才引进,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还容易引起人才的浪费。因此,需要强化制造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因为集群内的制造企业更加关注的是技术的应用开发,如果不能进行人才的共享,可能会引起人才资源的割裂或者导致人才创新扩散能力减弱,进而使得我国产业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同时,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流动性不足,人才的属地化问题较为明显。人才是具有较高资源引力的重要来源,要实现我国制造产业的集群协同创新,就需要强化人才的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流动,以我国江浙沪地区的产业集群为例,调查显示,该地区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来自本地的超过了70%,而来自区域以外的不足30%,企业人才之间缺乏有效的流动机制,直接影响到不同区域人才的协调发展,影响到人才的相互交流,影响了产业的集群协同创新发展。
  2.中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协同作用尚待提高
  中介机构特别是一些具有跨区域协同发展能力的机构,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具有中介桥梁的作用。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总体布局具有较为松散的状况,各个区域之间形成了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了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其集群发展的优势并没有充分的显现。同时,我国服务于产业集群内部的中介机构明显偏少,而且发展层次参差不齐,尚未构成系统的协同服务网络,难以发挥中介机构在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要是我国中介结构发展不完善,中介结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偏弱,服务的层次还不够高,这个也直接影响到中介结构在组织体系结构中的发展作用。同时,中介机构在服务于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导向化不明显,市场运营水平较低,无法即时预测市场经济发展趋向、不能准确应对区域经济科技一体化。同时,中介机构分布较为松散,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内在的合作机制,没有形成相应的信任基础,合作交流和协同创新管理的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强化中介机构服务协同的效果和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可能有不同的发展,各自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导致相互之间难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合作和协调机制的创新发展。同时,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还需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区域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
  3.区域性协调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制造企业在进行区域性协调政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创新发展的内容集中于一定的制度性基础上,并形成了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由于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着机制创新不足,相互协调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是基于政府的规划管理为基本目标,更多的是倾斜于政府的部门管理,而很少将其和高效、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相互的对接,缺乏相应的市场发展的规律来进行规划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措施的制定。尤其是区域之间的政策制度不够规范,对制造业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同时,在进行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问题存在,导致企业之间难以进行协同机制的创新管理,协同机制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在进行具体的规范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对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潜在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机制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搭便车"现象,导致一些建设问题存在无序竞争,或者低水平建设等等。由于我国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和一定的研发资金的投入,特别是知识产权保障水平不高,都直接影响到制造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二、完善制造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的对策思考
  1.政府经济发展政策在自主创新体中的角色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在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下,不断的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动力,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转化能力。同时,进一步协调和完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的能力,提升自主创新综合发展的效果。其次,要突出制造企业在创新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技术创新在制造企业中的投入和产业转化效果。整合现有的资源,积极推动制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带头作用,发挥中小型科技创新制造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政府在各项政策上给予更大优惠支持。同时,政府应积极的强化市场的主导性,通过政策保障和制度创新,不断规范市场行为,不能过多干预场主导作用和制造企业的核心地位。
  2.全面创新主体协作机制的建立
  首先,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的机制,通过规范投融资管理体系,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的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中来,规范风险投资管理。其次,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制造企业积极的引入各类科研人才,并强化科研開发能力,将科研研究成果及时的进行转化。统筹进行科技创新措施的协调和管理,规范科技创新管理的动力。再次,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提高创新管理的能力,通过面向市场,提高技术创新市场的转化能力和效果,并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益。
  3.创新服务的相关配套职能
  首先,规范和制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的规范政府自主创新管理的体系。其次,强化创新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引导性经费投入制度,提高政府对制造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中的支持力度,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介入,形成多元的投资渠道。再次,积极的提高人才创新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可以引进海外创新人才。 最后,进一步建立完整的中介服务机构体系。政府应根据制造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不断的帮助制造企业拓宽创新服务范围,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主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万幼清,张  妮,鲁平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8(02)
  [2] 沈  忱,李桂华,顾  杰,黄  磊.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01)
  [3] 高昕欣,叶  惠,康永博.基于风险矩阵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
网站目录投稿: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