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狮子 "领导总说我对你高要求是为你好,你要想被公司培养就要能吃苦。可我常常怀疑领导名为培养,实为压榨。怎么判断领导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呢?" 这可能是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尴尬问题。 当我们想不清这个问题时,我们就会把工作中的所有不如意都判定为"领导在压榨我",而我们期待的"培养"却永远不出现。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回到问题的根本——到底什么是"培养"?什么是"压榨"? 01、什么是培养 先仔细回忆一下,在进入职场之前,你觉得自己一直"被培养"的地方是哪里? 没错,是学校。 你不会,老师一点一点教。做对了,老师表扬;做错了,老师批评。但不管怎么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要升一级,每升一级你都要学习更难的东西,学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一切都让你有一种感觉:自己懂得越来越多,变厉害了。 所以,培养关系里有一种无法欺骗你的感受叫"成长感"。除了成长感之外,你也会想自己学这些知识是干嘛的?普遍的就是,你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能方便之后找工作或用在工作中,这就是成长的结果。学校的培养带来了过程中的成长感,以及可就业的成长的结果。 如果培养是为了让人成长,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就要想想对方为什么要培养你?为什么要让你成长呢? 还是以学校为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老师是教育人的职业。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表象蒙蔽,觉得被学校培养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其实不然。从职业的角度看,学校的培养本质上也是一种商业交换,学校之所以用心培养你,是因为你交了学费,而且你成长得越好,学校的KPI越亮眼,校长、老师的工作绩效越明显。 所以,对方培养你,至少得让对方从你的成长里得到价值。这样看来培养关系是一种双赢关系,你获得了成长和结果,对方现在或者未来获得了实际的利益。 那我们再来想想,在公司这个组织里工作,领导、公司为什么要培养我们呢?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销售,面试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为什么想做销售这个岗位?"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我觉得贵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我看重公司的培养机制。销售的岗位特别锻炼人,我这个人比较内向,希望通过销售的工作成长为一个外向的人。" 我说:"好,那明天就来上班吧,但是有一个要求,每个月给公司交8000元钱。"他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问:"这个交的是什么钱呢?那我工资是多少呢?" 我乐了:"这是学费啊,你来公司是为了锻炼和成长,那不是应该你掏钱才对吗?" 所以,我们跟公司的关系,本质是交换,我们通过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帮公司解决问题,提供价值,公司给你钱、成就和归属。 另外,公司花钱给员工做培训,提供进修机会,往往会要求员工在未来以各种形式"还回来"。要么通过服务时间来还,要么用违约金的方式来还。 02、什么是压榨 压榨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明显的不平等性,一方强,一方弱,强的一方拿走大量的好处,弱的一方不仅拿的少还没得选。 所以,形成压榨背后的核心是:身份差异,导致一方没有选择权。那我们就问这样一个问题了,当发现老板总给我们加任务,但就不给加薪,我们的选择权被剥夺了吗? 答案是我们有自由的选择权。如果老板这样,那我可以选择离开,换一份工作;或者我选择自己干,创业、做个体户、自己当老板,都可以。 那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依然不这么选择呢?这是因为一些人即便认为这份工作很痛苦,但更看重这份工作可以带来的回报,也许是能力的增长,也许是经验的增加,也许是拥有更多人脉,等等。又或者,我们内心其实知道,所谓其他的选项,要么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而无法获得,要么我们自己内心也清楚,其他选择背后会更苦。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想要什么,得让自己配得上。我们觉得老板压榨还依然在这个老板这儿工作,内心其实已经经过了计算。 03、四点建议 了解了培养和压榨的内涵,我有四点建议要给职场中的各位: 第一,看到职场的公平。 职场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培养,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压榨。工作的本质是交易,你卖出你的时间和能力,换回金钱。只要是自愿的交易就一定是大体公平的。大部分情况下,你被公司雇用,都是公平的交易,不存在单纯培养的情况。 第二,可以接受公司培养,但一定得为公司带来价值。 公司只会花钱培养跟公司业务相关的内容,既然接受了公司的培养,就需要拿出结果。希望公司更多地培养你,就必须要接受公司在绩效产出上更高的要求,或者竞业禁止协议的束缚。 第三,正视现实,而非被动抱怨。 每个人的遭遇,无论是工作任务多待遇少,还是又给机会又给培训,都是现实。现实背后不论是简单的"压榨"还是"培养",都是每个人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的真实价值体现。所以当你抨击老板很黑心,给的钱只够住得起地下室的时候,一个很残酷但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这可能就是你目前的能力能挣到的最多的钱了。一个人能够在职场里发展,能够主动做选择,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正视现实,承认现实。这样,人的心才会平静,才会聚焦到自己真正的目标中,着力提升能力,换来更多的报酬。 第四,学会自我培养,小心掉入自我压榨的陷阱。 培养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组织,比如学校或者公司。多数情况下,自我培养才是职场常态。 自己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和挑战,不断学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成长感,也达成了成长的结果,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这个成长的过程并不都是让人愉悦的,事实上它全程都伴随着挫败、痛苦和自我怀疑。所以很多职场人工作多年后容易掉入自我压榨的陷阱,徘徊在自己工作的舒适区而不愿接受压力和挑战,最终年复一年做着没啥变化的工作内容。因此才会有那句著名的灵魂之问:你到底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还是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用了十年? 本文由蓝狮子图书授权MBA智库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所有的职场难题,本质上都是选择题。职业规划专家为你打开思路,解答37个高频的职场困惑。在迷茫与困惑中看清问题本质,发现表象之下的隐藏选项,进而做出有利于职场发展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