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之植物纹赏析


  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景德镇,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宋元时期就以精美的瓷器而闻名天下。明清两代,朝廷相继在景德镇设置官窑,钦命朝廷官员监督,集中了国内优秀的工匠和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专供宫廷和皇家享用的官窑瓷器。景德镇官窑历经长达500多年的烧制历史,从初设到发展鼎盛,可谓倾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能工巧匠的心血,代表了明清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2017年8月至11月在安徽博物院举办的"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从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景德镇官窑瓷器中遴选130件(套)瓷器精品,这些瓷器的纹饰题材之丰富、色彩之绚丽、寓意之吉祥,在展现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瓷精湛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御瓷时代的辉煌成就,生动再现了御瓷背后的明清宫廷生活与文化。本文选择展品中较具代表性的瓷器,对其姿态、寓意各异的植物纹进行赏析。
  明万历青花花卉纹盘(图一),内壁及内底分别绘弦纹两周,内壁饰串枝竹纹,内底为形态各异的四朵莲花纹。盘外口沿及足墙亦以弦纹为饰,外壁绘莲托八宝图案。莲纹作为我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也是佛教的主要标志,莲花在佛教中有"净土"之意,寓意纯洁、吉祥。元代到清代时期,瓷器上莲花纹的变化较多,出现了缠枝莲、把莲等图案,还有与动物纹样相结合的图案。而该盘外壁的莲托八宝纹样,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由于莲花和八宝分别代表了佛教和道教两种宗教,而明代道教盛行,嘉靖和万历时期更是明代道教发展的繁盛时期,莲托八宝纹样融合了佛教和道教于一体,在官窑瓷器中更能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宗教文化和精神信仰。
  清雍正青花卷草纹瓶(图二),腹部绘卷草纹。卷草纹的绵延不绝与循环往复,寓意生机勃勃、福寿延绵。由于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皇帝审美趣味以强调奢华富贵为美,体现在纹饰上也出现了较具代表性的变化。以比较常见的卷草纹为例,清代瓷器的卷草纹饰更显繁复华丽,精致优美。而雍正时期的青花纹饰一向以简洁清晰、高雅细腻著称,属于清代青花瓷燒造的巅峰。该瓶虽然卷草纹饰繁复华美,但留白较多,画面疏朗,更显得清新淡雅,十分美观。
  清成丰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图三),口沿绘海浪纹、如意头纹,颈绘蕉叶纹,肩部分别饰以回纹、缠枝莲纹、如意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底部绘莲瓣纹,足墙为卷草纹。该赏瓶上的植物纹饰以缠枝莲纹为主,辅以蕉叶纹、莲瓣纹和卷草纹。缠枝莲纹以蔓藤缠绕莲花形成图案,其连绵不断、高雅吉祥的特征,一直备受帝王的喜爱,"皇室和文人士大夫认为其端庄、高雅、中正、平和,内敛沉静又收放自如,其品性很符合皇室对官员的要求以及文人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分寸感,极好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1】。同样受到社会经济繁荣的影响,清代的缠枝莲纹更加繁茂精致,花枝缠绕,姿态万千,而缠枝莲纹体现在青花瓷器上,以对称或平行的形式展开,"青"、"白"颜色对比更能体现出延绵不断、流畅灵动的美学特征,表现了清代帝王富丽堂皇的皇家风范。
  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图四),器身饰八组团菊纹,每组由两朵组成。间饰八组莲花纹。肩、底部各绘一圈青花装饰带。色彩柔和,制作精美,为仿明成化斗彩比较成功的作品。罐身的团菊纹和莲花纹,画笔精美细致,布局疏密得体,色彩明快艳丽。莲花、菊花和牡丹都是古人常用的装饰花卉。西晋周处《风土记》中就有云:"汉俗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以祓除不祥。"重阳节饮菊花酒用以辟邪消灾是古人的重要传统之一,在清代这种赏菊之习尤为盛行。而菊花耐寒高洁的特性,更被许多文人士大夫赋予了君子的气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也以菊花的素雅坚贞的品性来代表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骨气。由于乾隆帝对仿古器的钟爱,导致当时的景德镇官窑出现了很多仿明成化斗彩的瓷器,不仅继承了当时的技法,更是别具风格,御窑厂良工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将团菊纹描绘得灵动逼真,色彩清丽雅致,为乾隆时期官窑斗彩类之精品。
  清乾隆斗彩如意耳尊(图五),主题纹饰为宝相花图案,绘画精细。遍布器身的宝相花图案和莲纹一样,同属于佛教装饰艺术中盛行的一种纹饰。宝相花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石榴等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组合而成,寓意圣洁端庄、吉祥美满。由于花纹整体看上去犹如闪闪发光的宝珠,浑圆的造型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追求"圆满"的观念。其花朵层叠交错,花瓣卷曲结合,在瓷器中更多以满密繁复的特征表现,更显得富贵华丽,为历代帝王所喜爱。
  清雍正粉彩花蝶纹盘(图六),通体白釉为地,粉彩装饰。内壁及底心绘山石花蝶纹。花叶饰以深绿、浅绿二色;花朵则分别饰以胭脂红、黄、蓝等色;山石以黑彩勾边,蓝彩渲染;蝴蝶饰以蓝、绿、黄、紫红等色。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花叶深浅不一、阴阳向背的质感与姿态。清代寂园叟在其《陶雅》-书中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雍正时期的粉彩花鸟纹饰可谓是美名远扬,不仅花卉清新雅致,在整体构图上更注意留白,极富文人气息,经常搭配蜂蝶鸟虫等装饰其中,花朵的静和昆虫的动相搭配,更显得画面栩栩如生、生机盎然,展示出大自然的协调之美;题材上以喜庆吉祥含义为主;在色彩上,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雍正时期的御窑厂已经拥有十余种彩料:釉里红、天蓝、豆青、粉青、茶叶末、月白等丰富多彩。此盘的花蝶纹就使用了多种鲜艳色彩的搭配,辉映成趣,额外热闹,为前代所不及。
  清乾隆粉彩描金花卉诗文鼻烟壶(图七),整体以珍珠状松石绿釉为地,腹部凸起部分涂描金彩,形成开光图案。一面绘牡丹花纹,另一面墨书乾隆御制诗文。口沿及足部涂有金彩。讲到植物纹,就不能忽视了牡丹纹。牡丹作为我国的国花,从古至今都受到了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唯有牡丹真国色"。牡丹花朵饱满艳丽,香味浓郁,被誉为花中之王,成为富贵美好的象征。从宋代开始,牡丹题材就成为了许多文人创作的题材,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为皇室烧制的瓷器中的牡丹纹样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折枝牡丹、缠枝牡丹等,牡丹纹饰之精美,可以说达到制瓷的顶峰。清代皇室对牡丹纹的喜爱,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对国家繁荣昌盛、自己永保富贵的追求。乾隆时期官窑瓷器的牡丹纹,构图饱满.色泽鲜艳,繁缛富丽,还有与御题诗文相结合的作品,诗、书、画结合,不仅显示出皇帝的喜好和趣味,器物本身也更具皇家气派。
  清乾隆黄地青花九桃纹盘(图八),内底饰青花九桃纹,外壁绘青花缠枝牵牛花纹。娇嫩的黄釉衬托着青翠的青花图案,显得格外艳丽。桃纹在古代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桃木驱邪、桃源为纯洁避世之地、健康长寿等。《神农本草经》日:"玉桃,服之长生不死",桃作为长寿的象征成为古人喜闻乐见之物。而在瓷器中的六桃、八桃、五桃、九桃的区别,不仅是祝寿時年龄的代表,更有吉祥之意。古人认为,九在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九还代表了多,与"久"谐音,既尊贵又长久,这种寓意一直备受帝王的喜爱。和桃的长寿之意相结合,更代表了人们对长命百岁的追求。
  明清官窑瓷器的纹饰式样都发自内廷之中,《大明会典》中曾记载:"明承元制,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这"样制"里就包含了纹饰的选择;《清史稿》中亦有"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说法[2]。不仅官窑有专人供奉瓷样,皇帝有时也会亲自参与到瓷样的创作中来,使得官窑瓷器装饰愈加繁复,纹饰丰富多彩。在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的植物类纹饰中,牡丹纹、菊花纹、桃纹、缠枝莲纹、瓜果纹、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寓意吉祥的纹饰更为常见,主要选择祥花瑞草,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用以借物喻情,物以咏志。牡丹代表的富贵繁华,九桃所代表的长寿,花蝶所代表的喜气洋洋,都表达了皇室对吉祥如意、福寿安康、富贵荣华的亘古不变的追求;而莲花的高洁质朴、菊花的傲岸君子、梅花的坚贞无私,都成为古人用以铭志或表明自身操守的最好方式。
  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纹饰也是统治阶级文学底蕴、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的最直接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和社会风尚。上述几件器物虽不足以代表景德镇官窑瓷器植物纹饰的全部特点,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同皇帝掌权时期,官窑瓷器纹饰在题材选择、绘制的疏密程度、颜色的鲜艳浅淡上都是受到影响的。例如雍正时期的清新淡雅,乾隆时期的华丽繁缛,皇帝的品味和审美直接影响了该时期瓷器纹饰的风格。总体上来说,由于统治阶级亦属于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精英代表,这些植物纹饰都颇有文人审美的雅致之感,或华贵,或精致,或庄重,富有宫廷雍容华贵、中和大气之风。
  [1]于剑:《青花缠枝莲纹的起源及审美》,《中国陶瓷》2006年第4期,第69页。
  [2]李兴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中国陶瓷》2007年第10期,第64页。
网站目录投稿:幼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