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周秉义的人物形象 周秉义,周秉昆的哥哥。他到生产建设兵团后,和被"打倒"的副省长的女儿、自己的高中同学郝冬梅结成伴侣。改革开放后,他考上名牌大学,在身为老干部的岳母的挑剔和辅佐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他当过国营大厂的党委书记,当过省内第二大城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到中央机关工作,成为一位履职多年的正厅级干部。临到快退休时,他毅然回到家乡,想要改变A市贫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处境,进行棚户区改造。他在完成贫困区改造后被人诬陷,组织上经过调查还他清白,他最后无怨无悔地离开了人世。 周秉义是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意塑造的知识分子、党的干部系列人物形象代表,他寄托了梁晓声"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他是具有西西弗斯式英雄主义情怀的平民英雄,也是常常陷入情感与理智矛盾冲突的鲜活个体。 周秉义,秉啥而活? 1. 仁义。作者一家自身从儒家大省山东闯关东到东北,仁义应该是作者很自豪的想彰显的儒家文化,然而,仁义除了有时表现为让人感动的朋友情、哥们义,有时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扭曲,比如满篇都是人情,进而演化出来托关系走后门,读到时难免会想,难怪哈市等东三没有希望,全是关系和后门…… 在人设上,周秉昆自己看不上走后门的,也看不上小市民,觉得自己是工人子弟,光荣。然而周进杂志社还不一样是靠人情走后门当的编辑么——当时周还有一种自省,认知到自己可能挤占比他更有资格做编辑的人的名额;到后来周因为朋友的或自己的种种麻烦事主动求人托人情的时候,早就忘了他自己讨厌走后门的人这一出了。所谓的仁义或仗义,某些时候,难听点也是种小小的江湖圈子求生存而已,说不上多么伟光正。 2. 对爱人。妻子郑娟是本书中获得广泛喜欢的人,不包括我。我不喜欢这个角色——明明一个成年人却被身边的人当作未成年对待的这么一类人。一个女青年,穷困到几乎要讨饭的原生家庭,就是不出门工作,郑妈妈这个宝贝女儿的方法也很另类;至于非要生下遭强奸的娃,更另类,可能纯粹为了满足小说传奇和情节的需要。然而,郑娟读者缘很好,主要是美而顺从,也许是不少的男性读者的一种幼弱的偏好,一种女性读者觉得自己也可做到的亲近感。比较起来,类似周蓉那种才华横溢、高冷不易掌控的女人人设,骂名很多,实际周蓉才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郑娟代表的待救赎特性,在特别是从前的男性眼里,相当有吸引力。所以,周秉昆不惜偷偷卖了藏家宝,也要满足自己的拯救欲望。作者是想说明周是个热恋中的正常男人么,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拿不上台面,怂作。尽管全篇高度赞赏周秉昆和郑娟的爱情,但周对郑娟也曾是一睡再睡就是不娶,还多亏了周父,周父责任感比周秉昆靠谱的多。 3.对母亲。周秉昆的好儿子名声其实是沾了媳妇的光,他自己对待母亲,离好儿子还有很大距离。文 革 的特殊时期,周蓉和诗人丈夫遭了事,外甥女被带回姥姥家。女儿出事本来是瞒着周家妈妈的,一切进展的也很顺利,然而周秉昆从车站送人回来以后,居然竹筒倒豆子般地把实情全部告诉了母亲,直接导致母亲发病而成植物人。周秉昆真是欺负人啊,一边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充好汉,一边在母亲面前居然一点保护母亲的人之常情都没有,还不如姐姐的同事同行人?这桩事儿,是周秉昆这个人物的硬伤。 4. 对待下一代。养子和外甥女早恋,处理的方法是扇嘴巴子(直接导致了任性的外甥女出走以及姐姐的事业基本毁了大半生),养子的生父要认儿子送儿子出国读书,处理的方法是肉搏(直接导致了自身12年牢狱之灾)。工人阶级就是这么解决问题的么,是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这就是本书的主要人物的正面形象? 限于我本人的喜好,周家三姐弟中我最不喜欢的,便是周秉昆,这样也注定了我对此书的总体评价并未达到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