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病毒来袭流行病都是如何爆发的这个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387本书
  《病毒来袭》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病毒来袭》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病毒是什么,以及它都是如何在人群里传播的。(更多内容,请戳:《病毒来袭》:为什么说和提高免疫力,和敬畏自然才是最好的药?)
  其实,病毒也是大自然里的一部分。
  它们会悄悄地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并在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后,跑出来兴风作浪,借由咳嗽、喷嚏、呼吸、腹泻、皮肤接触等方式,在人群里传播。
  这一篇文章里,我们则将深入聊聊,病毒是如何成为流行病的,以及,面对它们,我们都可以有哪些预防举措。
  01.
  什么是流行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如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流行病」吧~   流行病,pandemic,源于希腊语的pan和demo,前者的意思是「所有的」,后者的意思是「人们」。   实际上,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基因易感性,又由于某种基因的免疫性,至少有几个个体可能不会感染上一种感染源。   同时,由于不少流行病既不会在人群里传染,也不会在短期内造成大规模的死亡,因此对我们人体的危害也不是很大。   图 | 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比如,上图中的肺癌,虽然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其传播的速度却远远不及17年前爆发的SARS和今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   再比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一种经由皮肤或是生殖器黏膜入侵个体的病毒,虽然有超过200个不同的病毒株组成,但是大部分却对我们人体无害,只有少数却是致病的毒株会引发癌症,如,宫颈癌。   值得一提的是,HPV在美国14-60岁女性中的感染率是30%,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而在世界上的一些其它地区,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尤其是对那些性生活频繁的男女来说。   因此,我们在判断一种病毒是否是「流行病」时,更多看的是它在人群里传播速度和广度,与致死率无关。   但是,一旦这个病毒开始对大多数人的身体造成威胁,导致死亡,那么便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图 | 病毒来袭   02.
  医学的发达,和微生物的流动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已经谈到了饮食和驯养在流行病传播时起到的作用。(更多内容,请戳:《病毒来袭》:为什么说和提高免疫力,和敬畏自然才是最好的药?)   动物上携带的微生物,通过与我们人类的接触,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体内,然后潜伏了起来。   然而,除了饮食和驯养,医学技术的发达,也加强了人类与微生物的相互联系,最显而易见的例子之一就是血液的使用。   历史上,人类之间很少能够接触到彼此的血液,与其它动物之间也是。在出现狩猎行为后的大部分历史时期里,我们通过捕杀动物,更多地接触到它们的血液和体液。但是,到了15世纪,一切都变了。   人类历史上,首次被认可的「输血」尝试是1492年罗马教皇英诺八世的那次「输血」。根据史学家思凡诺·英菲素亚的记载,当教皇陷入昏迷后,医疗顾问把3个男孩的血液输了给他,但由于当时没有静脉注射技术,教皇和3个捐血者都死了。   自那以后,输血技术发展得相当快。今天,输血这项技术不仅挽救无数人的生命,也提供了全新的人际关系方式。   当1单位血从一个人体内输入另一个人体内时,血液内携带的不同病毒和微生物也随之输入,疟疾的传播便是如此。   除了输血,器官移植也是病毒传播的途径。   有一种特别的日疟(nve,4声)原虫便是一种能够在肝脏内潜伏,但可以通过肝脏移植在人体中传播的疾病。   在德国,一位62岁的肝硬化老太太便因为接受了一位20岁的,死于脑溢血的从热带地区搬来的男子的肝脏,在术后1个月里发起了高烧,被确诊为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   同样,消毒不当的针头也为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使得它得以自我供养,或是在人际间有效传播。   比如,众所周知的艾滋病毒,便是一种会经由未消毒的针头送药,和注射毒品在人体间传播的病毒。   因此,我们在享受医学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呀~   03.
  新一波流行病的威胁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医学发达所带来的、新的传播途径,然而,除此之外,很多病毒的传播,也和我们人类自身脱不开干系。   1993年6月,奥姆真理教在位于东京东部龟户附近的一栋8层楼楼顶喷洒一种炭疽杆菌悬浮液,向世界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发动了一场生物恐怖袭击。   好在,他们失败了。这种名为炭疽虽然有一定的致命性,却不会在人群里传播。否则,我们将看到灾难片里的情景:   一星期内,有近1万人因为发烧、头疼、呼吸急促和胸痛住进了医院。超过5000人因为几乎无法呼吸死去。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新闻记者们蜂拥而至,居民们试图大规模撤退。尽管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座城市还是被极度恐慌的气氛所笼罩。   图 | 韩国电影《流感》剧照   除了人为的生物袭击,「生物学差错」也是增加流行病风险的诱因。   尽管自然界中的天花病毒已经被消灭了,但仍留下了2套天花病毒的储备装备,分别被保存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控中心,和俄罗斯的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学研究中心。   虽然这两处都是高封闭生物安全防护四级实验室,一旦被放了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后,灵遥想和大家说一下食用野味的风险。   2003年2月21日,住在香港九龙维景酒店的一名男子病倒了,患上了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然而,他所携带病毒传染给了至少16个人,然后经由飞机、汽车、轮渡等交通工具,又把病毒给分散到了全球各地,传染给了成百上千人。   这个病毒,便是不少人闻之色变的「非典」,波及到了每个人居大陆,至少有32个国家的成千上万人感染,经济损失估计有数十亿美元。   SARS作为一个绝佳的案例,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是如何酝酿流行病的。   我们会发现,人口密度高,牲畜产量大,与各种野生物密切接触,拥有一张巨大的、高效的交通网 —— 将这些因素很好的结合起来,便可以感受到流动病的世界走向。   整个过程中,猎人先捕捉到野生动物,然后把它带来野味市场。接着,野味市场的老板会杀掉这些动物,把它卖给食客。然后,这种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便开始在人群里广泛传播了。   更可怕的是,除了野味,那些在工业化农场里集中饲养的,没有与嗜血昆虫、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蝙蝠接触的家畜,也有可能会成为迁移到人群里的感染源孵化器。   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请时刻牢记No zuo no die,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只吃源头安全的食物。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这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病毒是如何通过医学、饮食和人为制造的方式传播,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流行病的。   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流行病的威胁。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将拉进我们与病毒的距离,把以前与国际交通网络没有关联的感染源给释放出来,爆发新的流行病。   另一方面,我们地方烹饪习俗与野生动物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时,感染源也会四处蔓延,为病毒的传播带来肥沃的土壤。   因此,明天的内容里,我们将继续看看如何更好地预测与控制它们,不让病毒的传播,爆发不堪设想的后果。   敬请期待吧~
网站目录投稿: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