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新闻、文化战线的广大八路军战士,除参加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外,还响应党的号召,编印出版了许多种报纸、刊物、画报等,他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刺向日本侵略军的利剑,为宣传、动员中国军民团结抗战、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巨大的舆论宣传作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主题展览"八路军抗战史陈列"中,专门策划设计百米文化墙,集中展示了馆藏八路军报刊文物,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革命文物红色风景线。这里就八路军总部以及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报刊、画报等革命文物作一系统概述。 八路军总部出版的主要报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率部东渡黄河,转战山西抗日前線,指挥八路军将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华北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及下属相关部门组织出版了许多宣传抗日的报纸和杂志,主要有如下几种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1939年1月15日创刊;《华北每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出版,1941年创刊;《红星杂志》,八路军总司令部出版,1938年5月创刊;《前线月刊》,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出版,1940年7月创刊;《前线周刊》,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周刊社出版,1938年1月28日创刊。 《八路军军政杂志》(图一至图四)是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是宣传八路军浴血抗日的核心期刊,1939年1月15日创刊,至1942年3月停刊。历时3年零3个月,共出版了11卷39期,每期约11万到12万字。发行数约3000份。《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编辑工作,是在编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编委会由5人组成,除毛泽东任编委外,其他4人为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和肖向荣。肖向荣兼任主编。关于出版《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写的"发刊词"中谈得非常明确,他指出:"当抗日战争向着新阶段发展的时候,八路军同仁出版这个《军政杂志》,其意义是明显的。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许多党、政、军负责同志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谭震林、谭政、萧向荣、萧克等,经常为该刊撰写重要的军政著述。《八路军军政杂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编排形式多样生动,设有许多专栏。每期都有"专载",刊载评论或党政军负责同志的军事论著。在当时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刊物仍力求印刷精美,每期都有套色木刻画页、铜版照片、图画、地图、题词等。在刊物式样上采用24开本,便于携带。 《前线月刊》由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出版,1940年7月创刊,为16开铅印本,从第8期(1941年2月15日)起改为半月刊,每期约3万至4万字。邓小平、罗瑞卿、陆定一、滕代远等都曾是该刊编委。《前线月刊》为了及时报道前线部队英勇作战的情况和反"扫荡"的胜利以及各部队生产、文化、后勤工作等方面的动态,交流各部队的工作经验,设立了"工作通讯"和"部队通讯"两个专栏。除此之外,该刊还专门设立了"缴获文件"专栏,选登了一些从日军那里缴获来的文件,以帮助各级指挥员了解日军的情况,研究日军的活动规律。《前线月刊》在当时是一本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性杂志。 《前线周刊》是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于1938年1月28日创刊,前6期在西安出版,为小型周刊,1939年2月1日复刊改为16开半月刊。该刊创刊号《见面的话》一文说:"出版这个刊物的目的,首先是供给八路军的工作同志以政治和军事上的指导;其次是对一切抗日友军,抗日的朋友,忠诚的贡献我们的经验与教训,理论与方法。并且竭诚的希望一切抗日友人,也给我们宝贵的指导和经验的交流。" 《火炬》是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随营学校政治部机关报,5日刊,4开油印,每期两版,约在1938年11月创刊。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八路军学员进行政治和军事教育,通过社论、评论等提高学员的思想认识;介绍各营、队的生产学习情况;交流各营、队工作经验;同时还适当地报道一些抗日前线胜利的消息和国际动态等。第一版主要刊载社论、校内通讯等,第二版主要刊载时事评述、国际动态。该报设立了"社论""全校通讯网""生产运动一瞥""时事述评""中欧动态""新闻点滴"等专栏。为了配合突击运动,集中进行报道,《火炬》从5月4日改为《突击导报》,根据运动的需要不定期出刊,有时3天出一期,有时一天出一期,有时一天出两期。 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报刊 在陕甘宁边区出版的部队报刊,除了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编的《部队生活》以外,大多数旅团都有自己的报纸,据1944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文教会统计,边区部队报刊一共有24种。主要有:《部队生活》报,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机关报,1943年4月13日创刊;《战火报》,战火部政治部出版;《前进报》,前进部政治部出版;《练兵通讯》,战线部政治部出版;《战旗》,红星部政治部出版;《工作通讯》,战斗部政治部出版;《工作通讯》,战争部政治部出版;《练兵报》,警三旅政治部主编;《塞锋报》,警三旅政治部主编,1945年10月8日出刊100期;《生产报》,警三旅政治部主编;《战力报》,独一旅政治部编印;《反攻》,新四旅政治部编印;《战场报》,359旅政治部编印;《战声报》,亚洲部政治部机关报;《部队通讯》,385旅政治部编印;《生活通讯》,保卫团政治处编印;《边防战士》,7团政治处编印;《冲锋报》,16团政治处油印周刊,1944年出至92期;《练兵生活》,独一旅二团政治处编印;《战士的话》,719团政治处编印;《生产通讯》,358旅教导营编印,扬州部政治部所属团小报;《部队工作》,关中报社编印;《战士先锋》,警七团政治部油印报;《战士导报》,石印周刊,1944年出至137期。这24种报刊中,4种是铅印的,一般的都出刊50期以上,印刷总数近1万份。此外,各连队部办了许多油印小报和墙报等,能够在一天或两天内保持经常出刊的共有250多种。这些报纸都是反映边区部队战斗、生产、群众工作等实际生活的宣传舆论阵地。 《部队生活》于1943年4月13日创刊,前身为1940年8月出版的《连队生活》旬刊。它是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机关报,开始为周刊,后改为5日刊、3日刊、4开4版,每期约16000多字,到1947年停刊,共出了约400期。《部队生活》内容丰富,版面活跃,除刊登重要的消息评论和新闻通讯外,还设有"时事"专栏,进行时事宣传。此外,还设有"党的生活""部队训练""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卫生工作"等近39种小专栏。《部队生活》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画多,除了标题常有装饰画以外,还有漫画、连环画和战士画,做到了图文并茂。 《战火报》是延安八路军留守部队战火部(旅)的报纸。它是油印的小型報纸,一次出两版,有时也出4版,一版约3000字,报头除外,每期可以容纳6000字左右。《战火报》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和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关于旅团报纸任务的意见,着重反映本旅(团)动态,表扬和批评本旅(团)的好坏典型,交换各单位的工作经验,指导和推动本旅(团)的当前工作。《战火报》-般不刊登时事报道。当时,和《战火报》同样性质的旅团报纸还有《边防战士》《战旗》《工作通讯》《塞锋报》等。 华北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报刊 八路军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后,以山西为战略支点,后东出冀鲁豫平原,创建了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河南在内的华北抗日根据地。随着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八路军的发展壮大,八路军的报刊也随着成长起来,脱颖而出,在对敌斗争和壮大抗日力量的过程中,这批报刊发挥了重大的宣传舆论作用。华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各级军区出版了以下主要报刊: 晋察冀军区报刊。主要包括:《抗敌三日刊》(图五)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1938年6月创刊,1942年第340期起,改为《子弟兵报》;《熔炉》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约在1940年创刊;《抗日战场》由晋察冀军区抗日战场社出版,约在1941年3月1日创刊;《战场周报》由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出版,1942年5月9日创刊,铅印4开;《太行民兵报》是太行武委会机关报,约在1944年1月创刊;《太行前哨报》由太行武安抗日军政学院出版,1939年3月24日创刊;《新阵地》由冀察游击第8支队司令部出版,约在1939年创刊;《奋斗》是营口先遣支队机关报,1938年9月18日创刊;《抗敌画报》为石印,军区政治部出版;《挺进报》由平西出版。此外,晋察冀军区还编印出版有《抗敌周报》《前锋报》《前卫报》《部队生活》《火花报》《战线报》《工作通讯》(油印,石印,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火线报》《前线生活》《战斗报》Ⅸ战友》报刊。 冀鲁豫军区报刊。主要包括:《战友报》由军区政治部出版,约在1937年10月创刊;《人民的军队》由晋冀豫军区政治部出版;《战友月刊》由军区政治部出版;《战友文选》由军区政治部出版,月刊;《火花报》由一分区政治部出版,旬刊;《挺进报》由二分区政治部出版,周刊;《抗战报》由三分区政治部出版,周刊,1943年12月1日创刊;《前锋报》由四分区政治部出版,周刊;《烽火报》由五分区政治部出版,5日刊;《战地报》由七分区政治部出版,5日刊。 晋绥军区报刊。主要包括:《战斗报》由红军时期红二方面军创办于1936年10月,后由120师政治部出版,1941年6月,由油印改铅印,由晋绥军区司令部出版;《战斗月刊》是120师政治部铅印杂志,1940年5月出2卷45期;《部队工作通讯》由120师政治部出版,1940年5月已出14、15期。当时,各旅还编印出版有《战士报》《战线报》《战果报》《战果》月刊、《战力》月刊、《战胜》月刊等。 山东军区报刊。主要包括:《战士》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出版,约在1940年8月创刊;《山东八路军军政杂志》由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出版,1940年创刊;《战士》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暨115师政治部出版,约在1942年创刊;《抗战报》是115师政治部在鲁中出版的机关报;《火光报》由115师教二旅在鲁中出版;《胶东画报》由胶东军区宣传部出版;《前线报》由胶东军区政治部出版;《战士报》由渤海第一军区政治部出版;《军人报》由渤海军区政治部出版;《军号》由渤海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出版;《勇士报》由渤海特务一团政治部出版;《前锋》杂志由渤海军区政治部出版;1938年5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总部出版油印小报,第3支队出版有铅印《抗战日报》,1938年8月并入《大众报》。 《抗敌三日刊》,后改名《子弟兵》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机关报,它的前身是《抗敌副刊》,大约创刊于1938年6月前后,石印小报,每期约有19000多字。最初是以战士为主要对象,到1940年前后,各分区冀中、平西等地均有自己的报纸以后,《抗敌三日刊》以排以上干部为主要对象,但仍然兼顾广大战士。 《战友报》是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机关报,主要对象为排、区队以上干部及部分战士。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之后,115师344旅开入晋察冀,当时敌后军民急切要知道抗日的消息,于是《战友报》和《战时电讯》便应运而生了,地址在河北省平山县郭苏镇。1938年夏,344旅开入晋东南,《战友报》便成为纯粹的部队的读物。1939年春,杨得志率4旅一部挺进冀鲁豫,344旅分成为东西两个集团,于是《战友报》也分成东西两个版。这时在晋东南的4旅增刊了专供干部阅读的《战友周刊》,这就是石印《战友周刊》的前身。 《战斗报》是八路军晋绥军区政治部机关报。该报诞生于红军时期,1936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后,在湘鄂黔根据地创刊,是红二方面军报纸。抗日战争中,先后成为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政治部机关报。开始是油印、石印,抗战后期改为铅印,一般为4开3日刊,1945年8月出刊到373期后暂停刊。这一时期的《战斗报》记载了八路军在晋西北,晋察冀、冀中、大青山英勇抗日的业绩,例如《侦察英雄韩双茂》《大战汾阳城》等就是当时刊载的优秀通讯作品。 《太行民兵报》是晋冀豫区武委会的机关报,大约在1944年1月创刊,铅印,8开,初为半月刊,从第21期后改为周刊,是全区人民武装干部的报纸。《太行民兵报》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它主要是服务于民兵的训练和动员,组织备战的。在报道民兵训练方面,特别注意对模范学习者、神枪手、地雷手的宣传,介绍经验,宣传民兵英勇杀敌的事迹。 《山东八路军军政杂志》于1940年创刊,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出版,8开铅印,每期约15万字。该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与介绍山东八路军在部队军事建设与政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每期除了刊载一篇社论性质的"专载"和工作总结外,还刊登一些时事评论、战地通讯、文艺通讯、人物特写及木刻等。1940年7月1日该刊物第二期出了《抗战三周年纪念特辑》,除转载了《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外,还刊登了朱德写的《为争取最后胜利而奋斗》和《迎接抗战第四年》;王稼祥写的《渡过困难危险争取抗战胜利》;徐向前写的《坚持山东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黎玉写的《中国共产党与山东抗战》和赖可可写的《一一-五师在抗战的第三周年》等文章,集中宣传了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主题思想。 《战士》由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出版,1944年创刊,1945年出版了《战士》增刊,为16开铅印的小册子,主要刊登了一篇《山东军区司令部1944年部队练兵总结与今后练兵指导意见》的文章,阐述了一年来练兵成绩、大练兵中的群众路线。 《新阵地》约于1939年创刊,冀察游击第8支队司令部出版,用6开红标语纸油印,每期约1000字左右,主要是摘要刊登各地的消息、战况。 《奋斗报》是营口反谴支队的机关报。1937年9月18日创刊,5日刊。第一版主要刊载上级指示和支队生活,第二版主要刊载国内外军事动态、战况及国际时事等。消息都非常简明、扼要,每条都不超过30个字。 《太行前哨报》是太行抗日军政学院的院刊,1939年3月24日创刊,为油印4开4版的报纸。主要是报道该校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经验等。有新闻、评论、经验介绍,也有诗歌,还设立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抗院消息"和"如何加强我们的学习"等专栏。 八路军出版的画报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部队除了出版各类抗日报刊外,还编印出版了许多抗日画报,是中国新闻摄影工作和画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1939年秋,冀中军区政治部举办第一期摄影训练班,石少華讲摄影,凌子风讲美术,有学员12人。同年,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和平西军区政治部相继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摄影科(组)。不久,太行、山东、苏中、苏北和新四军的其他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开展了新闻摄影工作。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通过照片,协助党动员人民同日军斗争,同时反映敌后军民艰苦战斗的真实情况。这些照片大大地鼓舞了各根据地军民的抗日信心。 《抗敌画报》,1938年6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战报社编;《前线画报》,1938年8月八路军政治部前线画报社编;1942年7月1日,著名的大型铜版铅印的《晋察冀画报》出版了。它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介绍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民主生活和斗争情况;1943年,在晋察热辽抗日根据地里,《晋察热辽画报》出版了。接着,《山东画报》月刊于1943年7月创刊,山东军区政治部编;《战场画报》(图六至图十三)于1943年1月创刊,129师政治部战场画报社编;《渤海画报》由渤海军区政治部出版;《晋察冀画报增刊》于1944年1月28日创刊;《战斗画报》于1944年创刊,新四军一师七团政治处编;《胶东画报》半月刊于1945年8月15日创刊,胶东军区政治部编。这些画报也像雨后春笋,相继在各抗日根据地孕育诞生,与此同时部队里也普遍建立起了摄影工作网。 《晋察冀画报》(图十四至图十六)是抗日当年根据地著名的画报,由1942年7月7日创刊于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它是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的,为3月刊,1945年12月出至第10期一度停刊,1947年10月又复刊,改为月刊。创刊号《发刊词》说:"刊行这样一种画报,虽是件小小的工作,可是在边区还是开拓的创举。"它是一个16开本杂志性的画报,图文并茂,每期都有数十幅或几组反映边区内部与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大后方各种斗争与建设的新闻照片、美术作品(漫画、木刻、雕塑等)、散文、歌曲等。《晋察冀画报》通过富有战斗性的图片、翔实的通讯报道,集中地宣传了站在抗日战争最前线的英勇的八路军在反"扫荡"作战中和反攻阶段中攻城夺垒、消灭日军的辉煌战绩。八路军活跃在各个战场上,从宝塔山麓到黄海之滨,从长城内外到陇海沿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晋察冀画报》同时还充分反映了反扫荡中八路军和老百姓血肉相连的关系,反映部队"组织起来""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一面战斗、一面生产"、蓬勃开展起来的大生产运动。该画报第5期为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反"扫荡"战役中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专辑,刊载了12篇战斗英雄和边区模范人物的特写,如八路军战斗英雄邓世军,民兵爆破英雄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晋察冀画报社还出版有《晋察冀画报增刊》,8开单张。《晋察冀画报月刊》约在1945年5月出第一期,4开单张。还派工作组到冀东分区、伪满边境出版了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