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金融市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率的市场化日渐完善。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利率机制从经济变量来看,利率与社会投资、消费需求呈负相关;从政策变量来看,它则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越发的困难,更多国家开始注重利率调控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利率机制;资本市场;宏观经济 在当今,利率是金融交易的媒介,其发挥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只有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条件下,市场的主体才能自由选择,市场主体的种种行为也能有所体现。所以,利率若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前提与保障是市场的机制要健全完善。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利率政策由于利率阶段性的变动而合理化,同时利率政策也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石。20年来我国的利率变动显现了两个主要特点:利率水平偏向合理化、利率结构与利率体系逐渐清晰顺畅。 一、利率调控的效果分析 但是从当前来看,目前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总体影响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行为所受利率变动的影响比较小,从总量来看,利率的变动对居民消费、居民储蓄、投资以及企业贷款等的影响力很小;从增长率来看,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增长率影响并不大,这表明了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较低。居民的消费增长率所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又小于实际利率的影响,说明了居民的消费开始因物价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此外,企业的投融资和政府举债之类的行为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同样不明显。 2.金融市场与利率变动基本没有相关性,货币市场的利率会随着银行的存款利率的降低而下调,但因为货币市场的交易品种较少、交易的覆盖面有限,所以货币市场目前并不能成为我们国家有效利率传导机制主要渠道。长期来看的话,利率变动会影响股价指数,股票市场的容量又受名义利率的影响而非实际利率。 3.利率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力不大,名义利率同GDP的增长大体呈正向关系,实际利率与GDP的增长呈反向关系。利率波动与物价指数为正相关,说明了物价水平所受利率的影响较小。而进出口贸易与就业水平并没有规律性的关系,所以其也不受利率的影响。 利率调控的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比较严格,使利率水平不能够体现出货币资金的价值,从而利率不能够真正反映出社会的需求,破坏了利率的自动平衡机制,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不良状态。 其次是市场主体的独立性比较差,因为居民资产结构的不太合理,城镇乡村人口收入差距过大,外加商业银行与企业尚未变成独立法人,其所受行政的干预过多,导致了市场主体不独立,使利率传导机制中途受阻。 最后,我国金融市场目前还并不完善,因为资本市场上许多机构投资者自身的发育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监管又不是很规范、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使资本市场很难有效率的进行运作,市场参与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金融资产结构选择,进而会阻碍利率机制发挥其作用。所以依据其原因,提出如下建议可供参考:首先要健全利率机制;其次要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使市场主体行为更加独立化,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最后要加强监管,使利率的调控效应能正常发挥。 二、利率变动对股票、债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的利率变动与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利率的变动与股价变动走势呈负相关,調整利率能否导致股市的变动,与股市本身的缺陷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调整利率之后,人们会怎么采取行动以及股市的行情怎样等问题,并不是由单一的利率来决定的。资本市场成熟时,调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关联性,均是处在以自由流动的资本为基础之上的。但在我国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联动效应,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分割,使得资金不能够在两个市场间自由的流动,不同市场的参与者也不统一。 对此,可以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1)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市场可以实现它风险低,流动性强的管理需要;另一方面其还能与证券投资基金互相转换和替代,可以非常有效的联系起两个市场。我国金融市场管理当局如果可以建立出一种新机制:允许不同市场的中介机构,便可同其他市场参与者开展合作,开发新的跨市场金融投资产品。对于这些跨越了不同市场的投资产品创新监管当局的态度由最初的市场主导逐渐转变为视具体情况加以规范、总结。 (2)发展债券市场,因为债券市场的功能较为奇特,它跨越了两个市场,是联系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纽带。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债券发行机制可能会进行改革,它的基本发展方向应该是让更多企业能够自主的发行自家债券,并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债券进行分类。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满足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需求;还要完善做市商制度,推动其经纪业务;增加市场上对债券的供应,能够实现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并允许商行发行金融债券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债券的托管与结算体系也可更加趋于完善。 三、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经营绩效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利率政策的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商业银行主要是经营着货币资金业务,所以若利率发生变动,一定会导致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多机遇,这会使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且创新的程度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助力银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等。可利率市场化不仅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的,它加大了我国利率波动的频率,由于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是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所以利率变动会使其在未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利率水平的变动缩小了存贷款的利差,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存款利率升幅大于贷款利率时,在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便会缩小,缩小了存贷款的利差,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但新的盈利模式又往往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如:表外业务)。总之新时期新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自身业务追求利润时,也应该重视自身经营的安全性,规避风险。 (2)因为利率波动对商行传统的高利差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中间业务渐渐占了主导,各商业银行间的非价格类竞争不断增加。在这些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经营模式。 四、总结 利率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经济学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要素,它的改变或多或少都会影响着各种金融现象与资产。各个国家都会普遍的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来调控宏观经济,利率政策可谓是货币政策里的重头戏。 从宏观来说,利率水平的变动能够间接地调整资金的总量与供给,且货币的供应量可以保持不变,进而影响总供求关系的平衡。基于以上的分析,利率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但其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我国金融市场是否完善。越是完善的市场利率就越能有效的反映出资本的供求关系,且其杠杆作用就越能凸显。所以结合实际来看,利率水平调节宏微观经济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国经济现状,越发达的经济环境利率的调控效果越明显,反之则越弱。针对我国国情与货币政策、利率机制等,必须实行将稳定的货币政策与波动的利率政策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持续推动我国的经济稳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生旺.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2] 张亦春,郑振龙,林海.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 徐佳,谭娅.金融资产配置及动态调整[J].金融研究, 2016,(3): 21-26. [4] 中国企业利率市场化的应对之策[J]. 商学院,2013,07:96-99. [5] 罗杰.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新进展及政策建议[J]. 当代经济管理,2014,12:13-17. [6] 欧阳川,伍艳.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时代金融,2013,21:137-139. [7] 陈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与驱动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3,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