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效应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在前一年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长进?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实验: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 然而,所有毛毛蟲都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转圈,没有一只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它们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很多人总是用"做了多少"来评价工作质量的优劣,并不关注结果。他们盲目地跟随着既定的路线,从未想过重新思考前进的方向。这种"埋头拉车"一味追求前进的做法大多方向不明。终有一天,当你倾尽所有才发现,以往所做的都是无用功,而所谓的满足感全都来自所谓的自我驱动。 对于职场人来说,在工作、生活步上新阶段之际,往往也是需要寻找到突破口的时候。一旦你觉得自己徒劳无功、停滞不前,那就不要再盲目埋头苦干,不妨试着抬起头,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开阔的视野、更明确的方向。 就像那些围着花盆转圈的毛毛虫一样,我们的很多烦恼和痛苦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难以解决,而是因为我们徘徊于自己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怪圈里无法突围。面对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内心,方向明确方能有的放矢。黑暗效应 人们一般都觉得光明比黑暗更安全,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昏暗的环境里,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安全感和亲密感,这一现象称为"黑暗效应"。 多伦多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曾联手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一组人置身在灯光较强的房间,另一组置身光线较暗的房间。两个房间的参试者观看了同一段视频,然后让他们判断视频中主人公是否具有攻击行为。结果发现,认为片中主人公具有攻击性的参与者大多来自光线较强的房间。 心理学家据此认为,灯光太亮容易让人们感受到攻击性,并因此引发戒备状态。另一方面,在光线明亮的时候,人们总会用一些人格面具把自己伪装起来。而当光线昏暗的时候,很多细微的表情和行为无法被看到,因此人们更容易放松下来,展现真实的自己。 开会时,我们有时会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那么,不妨调整一下会议室的照明,利用黑暗效应来降低彼此的攻击性,减少沟通中的冲突,增加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黑暗效应在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会降低人们的理智,让人们陷入主观情绪,降低责任心,做出不符合事实的判断。我们的心灵需要留有一定的黑暗空间,但切不可让黑暗充斥你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