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缩影,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多元性、主导性、积淀性、发展性、开放性与相对独立性特征。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亚文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校园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校园文化及特征
  校园文化是在弘扬社会主流文化的背景下,以学校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一种亚文化。它是学校的物质、观念、行为等各种文化形态有机结合的整体。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缩影,它具有社会大文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1、科学性与思想性。学校是传播和追求科学与真理的殿堂,其校园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首先应体现其科学性,体现高校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根本特征。同时,高校也是大师云集之地,思想敏锐,学术氛围浓厚,各种思想在这里争奇斗艳,相互碰撞,闪烁着真理的光芒。高校是知识、智慧、思想的时代象征,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2、多元性和主导性。任何文化都是必然受到一定时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的,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各高校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本身的办学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治学风格等导致的差异,使得不同的高校校园文化都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决定了所有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具有主导性,不是放任自由的多元性。
  3、积淀性和发展性。高校校园文化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是可变的、动态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总是具有时代的特征。
  4、开放性与相对的独立性。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和其他社会亚文化而言,它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系,在它的内部可以形成一个小环境,可以暂时不受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影响。但是,高校校园文化是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文化和其他社会亚文化而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它是要同外界文化发生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因而具有开放性。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载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起着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出现在大学生面前,它在客观上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它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受到心灵的洗涤、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精神的升华,在有意无意中使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
  2、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虽然它不是具有直接的强制性,但它往往通过暗示、从众、模仿、舆论等群体心理的影响和作用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大学生每天都要与校园文化这本"不说话的教科书"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受到约束、规范和教育,便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3、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操作的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操作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高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校园文化,能促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奋发向上,引领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高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高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是由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代表特定社会的政治要求、道德要求、价值观要求等,因而起着主导高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目标。在客观上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存在多元化的情况,大学生在其价值取向上也存在多元化的情况,这似乎是一拍即合,最终导致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实际上,就是形成了没有主导价值的校园文化,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化。为预防这种情形的出现,必须坚持以价值取向是一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主导高校校园文化,形成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目标的一元化,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健康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方式。高校校园文化是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的行为方式,是由高校校园中的师生的行动方式来体现的。高校校园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下,把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意识、思想、价值观等内化,并外化为集体的行动,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园文化行为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的行为方式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当前,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首先,要深挖本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统资源的潜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传统包括高校校园文化教育中的道德传统、革命传统、政治传统、价值取向、办学思想等,同时还包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课外理论学习活动、系列论坛、个别谈心、文娱活动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和方法。要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教育。其次,要适应新形势,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范围,采用现代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不让大学生的生活中留有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要建立网上思想教育阵地,运用网络,开展正面宣传,统一认识。
  2、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是相对而言的。高校校园的主文化是高校校园的主流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是高校中部分成员或场所的特有文化。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过程中,必须要倡导校园的主文化,引导亚文化。倡导校园主文化,就是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元主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引导校园亚文化,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对校园亚文化的认识、选择,并积极参与创造。与此同时,还要警惕和抑制校园反文化。校园反文化,是一种否定、背离校园主文化的亚文化。虽然 它并不全都是反动的、退步的,但它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3、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高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就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硬件的建设,应该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每一栋建筑物的式样、布局、功能设计、色彩等,无一不渗透着校园文化的精神。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紧跟其上。在硬件的物质保障、软件的制度保障和精神文化熏陶下,大学生生活于其中,活动于其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黄菊(1976.10-),四川双流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委党委科研信息科科长。
网站目录投稿: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