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银行发行或代理的理财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客户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通过在银行营业场所购买理财产品特别是高收益、保障型的理财产品已成为主流理财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银行员工或单独,或相互勾结,利用虚假理财欺骗客户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案件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受害人数众多,引起了监管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仅给客户造成重大利益损害,还给银行资金、声誉带来巨大风险。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媒体曝光的重大、典型虚假银行理财案件的梳理,探索分析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对启发和加强银行案件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假理财;银行;防控 一、虚假银行理财概述 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的,或代理其他有权机构发行的,将募集的资金用于理财产品合同约定的用途,并根据合同约定,将本金、收益返还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就虚假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表现形式是银行员工利用客户对银行以及自己身为银行员工的信任,私自出售不属于本银行发行或代理的理财产品,也就是业内常说的"飞单"案件。在这一类案件中,理财产品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银行发行,或是没有经过银行授权的。如:2016年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个别员工代销私募理财案。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外部不法分子、银行员工为了达到融资的目的,或单独,或相互勾结,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虚构银行发行或代理的理财产品,从而达到欺骗客户和融资的目的。在这一类案件中,理财产品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是用来欺骗客户的手段。2016年美的集团虚假理财案,2017年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虚假理财案都是典型的案例。 虚假银行理财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涉及金额大。由于虚假理财产品的销售对象是银行授信企业、高净值的客户,累计投资的数额巨大。如:美的集团虚假理财案涉及金额10亿,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案涉及金额更是高达30亿。②涉及客户多。主要是针对个人客户兜售的虚假理财产品。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虚假理财案涉及该行的150多名私人银行高端客户。③承诺收益高。不法分子摸准了客户贪图高收益的心理,使用高收益作诱饵作案屡屡得逞。民生银行虚假理财案年化回报率8.4%,而且还保本保息。该收益率高出银行同类理财产品2倍多,客户如稍有常识和比较便能识破。④人为制造销售紧张感。据民生银行虚假理财案受害客户反映,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和理财经理反复强调,该款产品是支行好不容易从总行争取到的,而且只是给大客户准备的,小客户买不了。⑤当事银行不知情。虚假理财产品绕过了正规理财产品的管理体系,只要资金链能正常运转,各方就相安无事,事情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得以掩盖。当事银行总是在东窗事发后才知情,应对处置工作十分被动。 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很多企业、个人客户之所以被虚假理财产品所骗,除了贪图高收益的心理在作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盲目相信银行兜底作保。而为了让虚假理财的骗局更具有欺骗性,不法分子往往采取拉拢腐蚀银行员工,利用银行在印章、办公营业场所管理漏洞乘机作案。 (一)少数银行员工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有的银行员工直接作案,骗得客户资金后供自己挥霍,或投向风险更大、回报更高的投资产品赚取利差。如: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原行长张颖非法募集客户资金后,除了用于个人支配外,还将一部分資金投资房产、文物、珠宝等领域。而有的银行员工收受不法分子的好处,丧失了从业底线,为不法分子欺骗第三方作案提供银行场所等便利条件。等到事发后,受害人往往将银行一并起诉,要求承担责任,银行很难独善其身,员工也身陷囹圄。员工无论是直接作案,还是为作案提供方便,都反映出法制观念极为淡漠,丧失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从业底线,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二)利用银行印章管理漏洞作案 印章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物品。在业务活动中,银行一般会用到两类印章:一类是机构的公章。机构公章一般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管理人员来保管,使用条件和程序较为严格苛刻。另一类则是业务部门的印章和基层支行网点的业务用章。这一类印章具有归口管理部门多、数量大、业务使用范围广等特点,管理难度大、违规使用的风险很高。一般来说,犯罪分子伪造、窃取的印章多为此类业务用章,用途是加盖在虚假理财产品中,或者是加盖在虚假理财产品的保本保收益承诺函上。 (三)利用银行办公营业场所管理漏洞作案 银行办公营业场所带有银行的LOGO标志,不法分子在银行办公营业场所冒用银行的名义,以银行员工的身份签订虚假理财产品协议,就足以让善意第三方相信其行为就是代理银行的行为。在作案过程中,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银行办公营业场所,取得相关功能区域的使用权,并规避银行监控或支开银行员工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支行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等出于拉揽业务、维护客户等需要,也会擅自将会议室、洽谈室、理财室等外借。如美的集团10亿元理财骗局中,不法分子欺诈美的集团的场所系农行成都武侯支行一路姓副行长的办公室,在进入一楼并坐电梯前往武侯支行办公区的过程中,无任何人要求登记或出示证件,也没有遭遇任何询问和阻拦。在不法分子近一个小时的欺诈过程中,该路姓副行长还与嫌疑人在楼道聊天。 (四)业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有的虚假理财资金最终以银行委托贷款等业务形式流向用资企业,用资企业为获得融资也付出了巨大资金成本。骗局固然设计"精美",但整个资金的运作、流转过程是在银行体系内进行的。从事后查处情况看,有很多的业务、资金线索和案件苗头能够及早发现但却没有发现,反映出银行对业务、资金的稽核力度不够,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问题。 三、防范虚假银行理财案件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银行员工教育监督和管理 如何加强员工教育监督和管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对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来说,加强员工管理尤为重要。 1.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关心关注员工的价值需求、精神需求和职业发展,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疏导排解员工工作生活上的压力矛盾,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认同感。 2.加强日常业务管理 要求员工严格按照银行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办事,增强合规操作意识,不越底线、不触红线。对重要岗位、重点人员、重要环节还要加大检查交流力度。 3.组织开展员工行为排查 按照严管厚爱原则,注重关注员工思想变化,做好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关系和社交等情况的排查。排查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做到真能发现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消除风险隐患。 (二)切实加强银行印章的使用管理 银行印章是银行身份的证明,盖有银行印章的协议资料,一方面是受法律保护的,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要对协议资料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必须严格印章特别是业务印章的管理。一是按照"谁保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印章管理责任制,严格把控印章刻制、领用、保管、使用、更换、收缴、销毁等各个环节,强化员工的合规管章、用章意识,确保印章操作风险可控。二是严格用印管理,每次用章都要按程序审批,登记在案、留有痕迹,并在视频监控下进行。对领导干部违反程序的指令用章行为要坚决予以拒绝。三是经常性地开展印章使用管理工作的检查排查,对发现印章丢失、异常用印、管理混乱等情况的,要一查到底,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规范银行办公营业场所使用管理 银行办公营业场所是对外开放和营业的场所,必须有严格的内部管控和巡查检查措施,防范内部人员违规外借、不法分子乘机作案的风险隐患。银行办公营业场所涉及办公、会议、公用、营业、会客、辅助、闲置、出租等区域,管理半径广、管理难度大。一是按照"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个功能区域、重点部位的登记台账,明确各个功能区域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是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建立会议室、会客室、洽谈室、理财室等重点区域的使用审批或登记制度,使用期间银行要实施全过程管控。外部单位、人员因业务洽谈合作事项需要使用的,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全程参加。三是建立办公营业场所可疑事项的举报制度,发动和鼓励员工举报违规使用办公营业场所等情况。 (四)认真做好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双录"工作 银行理财产品的双录(录音、录像)操作在欧美、香港等地是销售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内的监管机构对理财产品销售的"双录"工作也有明确的规定。银行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对产品营销推介、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确保客户已经完全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 (五)加强虚假理财案件的警示教育 银行要及时收集整理媒体报道、银行发生的虚假理财欺诈案例,深入剖析案例情节、案件特点和作案手法,以及暴露出的内部管理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做好全辖通报警示工作。基层支行、网点要通过晨夕会、内部板报、员工讲解以及宣傳栏、电子门楣等多种形式,做好虚假理财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机构的防范意识,同时,向客户宣传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引导客户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和合规方式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识别真假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