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第一份实习后,我回到学校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个时候的我跟别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人都是拿到了传单就丢的,我是拿着认真看的。我要看一下有没有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无论是比赛,志愿者,社团,我都要去参加。 这个时候我还迷上了看财经郎眼——一个由经济学家郎咸平主讲的财经评论节目。09年是微博的元年,我开始在微博上勾搭各种大号,其中就包括自己喜爱的这个财经郎眼节目的微博。所以在微博上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财经郎眼在招实习生。这个时候我根本不懂得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于是我又采取了最笨的策略。 1.我通过查看节目组的微博挖掘到了整个节目组每个工作人员的微博。我把他们的微博都看了一下,大概知道了他们语言的风格和价值观。 2.我私信了一个同样去投了简历的小伙子,问他要了简历。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我把简历写得比他好一到两个level,加上我大一开始实习和社团比赛的经历,简历尽量数据化,应该可以在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 3.主持人,编导肯定都是面试官,但是制片人才是决定者。我观察到了制片人并不是读相关专业出身的,所以他肯定比较认同跨专业实习。但是我需要将这个印象强化。 4.所以我在简历和面试中突出了两点:我是跨专业的,而且我具有极好的学习能力和超越同龄人的眼界。我是喜爱这个节目的,我举出了很多节目中的例子和漏洞。 相信作为一个大二学生,想到以上四点,基本都不可能落选了。所以我从200进5,到5进2中如无意外地入选了。跟我一起实习的女生是广外新闻系的,现在在南都当记者,也是我的好朋友。 在这次的经历中,大家可以看出我还是采取了最笨的策略。 1.详尽的资料收集。从招聘方,到应聘者,甚至到面试官,各种资料我都去了解。 2.做自己感兴趣的,而不一定是自己擅长的。 3.眼界开阔。很多大学生自以为眼界开阔,但其实忽略了两点。首先,你的所谓眼界,是泛泛而谈,还是多维度的眼界开阔,你的信息渠道是否够多。其次,你的所谓眼界,是否会转变成一种浮躁。(关于浮躁这个大学生通病,我会另外撰文阐述) 未完待续~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作者是智课网华南区大区经理陶鸿图,90后,大学时曾做过6份名企实习,取得55张奖状证书,毕业三年升职三次。陶老师每学期都会到很多大学进行演讲和培训,帮助同学们提高在职场的竞争力,帮助同学们找到合适的职业方向。同时,陶老师在职场白领的减压,培训充电以及同事相处上均有专研,多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陶老师善于用一针见血的笔触指出大学生群体的症结所在,语言风趣幽默。 如有任何需要交流的地方,请发邮件到taohongtuambitio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