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经常发怒的人更健康


  译者:冷门的少年| 壹心理翻译达人
  作者:Patrick Onghena
  冷门的少年带你走进心理学系列
  在美国和其它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发火,否则会带来很不好的后果——然而,最近一项同时在美国和日本开展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在某些文化中,愤怒却可能反映了一个人身心健康。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科学》期刊上。
  "在西方社会,大多数人都以为‘愤怒有害健康’,不少科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说法,"主要研究者、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Shinobu Kitayama说,"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愤怒和健康之间的负面联系,可能只存在于西方社会。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愤怒通常反映了个体的挫败、贫穷、低社会地位等等,而这些因素才是真正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研究则探索了社会文化因素如何潜在地影响生物学过程(如健康)。"Kitayama解释道。换句话说,真正对健康有害的,不是愤怒本身,而是隐藏在愤怒背后的、引发这种情绪的环境因素(如挫折、贫穷、低社会地位等)。此外,Kitayama等人的早期研究还发现,与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在东亚文化中,愤怒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高社会地位或特权。结合这两种观点,研究者们提出假说,认为在东亚文化中,愤怒和健康之间存在正面联系——若一个人表现得越愤怒,说明这个人越健康。
  Kitayama举了不久前发生的、大韩航空社长女儿大闹航班的例子来佐证假说:去年十二月,大韩航空社长Cho Yang-ho之女、前副社长Heather Cho因为不满空乘人员提供的服务("这坚果没有按照规定用碗盛装,而是装在了纸袋里!")而大发雷霆,强迫机长将飞机掉头开回登机口,并将该空乘赶下飞机,导致航班延误(译者注:这一事件被揭露后,引起了韩国国内舆论的强烈批评,首尔地方检察院并以"妨碍飞机安全飞行"为名对Heather Cho提出了刑事诉讼)。
  "Heather Cho女士在飞机上发怒(尽管在这种场合发飙是非常不适当的),就是一种典型的、显示自己权力和地位的行为,"Kitayama说,"这种愤怒,则恰恰反映了当事人的有钱有势,并预示了其可能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
  研究者们从"美国中年人生活情况调研"(MIDUS, the 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和"日本中年人生活情况调研"(MIDJA, the Midlife in Japan)这两个大型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并进行分析,将"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function)和"炎症"(inflammation)的生物学化验指标作为衡量健康风险的变量,将反怒的频率和表现作为衡量愤怒表达的变量(通过对诸如"我狠狠地摔门"、"我骂人"等陈述的自我评价"1=‘从来不’到7=‘经常’分数得到),然后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了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对于美国被试而言,越经常发火的人,健康风险也越大;但是,对于日本被试而言,情况则恰恰相反,越经常发火的人,健康风险反而越低。此外,这种联系亦并不受年龄、性别、慢性病史、抽烟、喝酒、社会地位、悲观倾向等因素影响。
  "谁能想到,西方社会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愤怒与糟糕健康相联系的观点,到了东方社会,情况竟然截然相反,"Kitayama说,"至少在日本人当中,越是愤怒,越反映了身体健康。"
  其它与愤怒相关的因素,如长期易怒倾向(chronic propensity toward anger)或愤怒压抑程度(the extent to which participants suppressed feelings of anger)等,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与健康风险存在显著联系。
  总的来说,本研究显示,愤怒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存在文化差异。在美国,一个人表达愤怒,很可能反映了其身处逆境,命途多舛,无权无势;而在日本,一个人表达愤怒,很可能反映了其身处顺境,锦衣玉食,有权有势。
  "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就是,愤怒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背后可能蕴含了多种不同的动机或影响因素,而这些动机或影响因素又具有文化特异性。"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研究将采用长期跟踪调查的形式,探索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提高,是否有助于减少愤怒,增进健康。"
  本文由壹心理用户冷门的少年翻译,经由壹心理编辑。非商业转载须保留译者、壹心理与本文链接。商业使用请联系 壹心理
网站目录投稿: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