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精神的陶冶。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日常书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写不出一手好字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不断加强书法教育,要让书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寻根――安定书院的传承 我校教育先贤胡瑗先生有两大传世教育名言,一是"明体达用",二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治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前者阐述了教育的意义,后者则分析了学校的职责――培养治国平天下之人才。安定书院两侧的碑林留存了大量名人对胡瑗教学思想的评价,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宽学纯诚、躬行力践",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评价说"先生之德在乎人",胡瑗先生的学生、宋代理学家程颐对老师的评价是四个字――"醇厚和易",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也有高度评价。这不仅是我校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我校需要传承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把"明体达用"作为校训,倡导"正气做人、大气做事、灵气做学问",以"精致、醇和"为校风,以"立德、厚生"为教风,以"励志、笃学"为学风,致力培养"生命旺盛、情感丰满、基础宽厚、后劲充足"的初中学子。在育人目标的引领下,书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我校逐渐落地生根。 二、育根――凤城河水的浇灌 2010年,我校经过整合,从安定书院办学旧址搬迁到了风光旖旎的凤城河畔。有了凤城河水的滋润,我们的书法教育显得更加鲜活而灵动。2010年下半年,泰州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了"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我校以此为契机,把书法教育的根深深扎入课堂。 1.落实常态课。我们编写了《省泰中附中硬笔书写》、《软笔教程》等校本教材,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在过程管理中,我们做到书法教育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研究活动有记载,期末有总结、有评价、有考核,规范落实书法课程。 2.普及小练习。我们在校园网开辟"书法小课堂",利用视频教学开展"每日一字天天练"活动,引导学生"学、练、赏"。学校统一印发"省泰中附中硬笔书法专用纸",组织学生每天坚持20分钟练字,统一收集,集中评议。每个班级的走廊上设立"翰墨留香"园地,集中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 3.建立书法社团。学校借助泰州书画院平台,成立书法社团,重在提升学生的软笔书法水平。泰州书画院的专家定期来我校指导学生书法,为学生书法爱好者开设讲座。我们尤其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特长爱好,进行"量身定体(字体)",使每位学生在整体提升书写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个性化发展。 三、固根――文化素养的提升 书法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我校把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逐渐巩固了书法教育的成果。 1.书法节精彩纷呈。每学年,我校都会开展"书法节",以师生书法大比武、校园书画星评选、编写《湖源》书画专刊等形式,全面展示学校书法教育取得的成果,让全校师生感受书法带来的文化氛围。 2.竞赛活动有声有色。为深入推动书法教育,我校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书法比赛,如每年的"庆国庆"书法比赛、"三八"向母亲献礼书法比赛、"重阳节"小书法家比赛、"春节"义写春联书法比赛等,不仅展现了精湛的书法技艺,更提升了全体师生的文化素养。 3.碑林广场别有洞天。碑林广场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我们将安定书院两侧米芾、欧阳修等名人书法移植到新校区,又按照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轨迹,设置了大量的书法石碑,为全体师生提供了欣赏、临摹的素材。老师和同学们徜徉期间,感受的不仅是书法技艺,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强根――美丽生长的土壤 学校要搞好书法教育,师资问题最重要,只有老师的意识和水平提高了,学校的书法教育才能"茁壮成长"。因此,我校根据老师的特长和爱好,成立了书法教学工作室,做到三个加强。 1.加强制度引领。我校制定《硬笔书法基本功训练制度》,教师每周完成一篇16开钢笔字楷书练习,每月一篇书法作品。教务处定期检查,将教师练字情况列入教学业绩的考核;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以粉笔字、钢笔字为主要项目,帮助教师提升书写水平。 2.加强学习培训。每年暑期,学校开展全校的书法校本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开设书法讲座,使一批教师知"法"(书法技巧方法)明"理",自我提升,迅速成为书法教育的骨干教师。老师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光盘等渠道,自主学习,课余时间积极交流,形成了浓厚的书法练习氛围。 3.加强多层联谊。文化需要联谊,书法需要交流。我们通过班级联谊、校际联谊、市内联谊、市外联谊、网络联谊,"以字会友",开展"研讨沙龙",使书法教育有传承,有发扬,有后劲。 书法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字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书法教育是审美教育,一副好的书法作品能给人美的享受;书法教育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在学校落地生根,才能向着美丽生长;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