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能力较弱,在课堂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兴趣不高等问题,给小学数学教学造成极大的困扰。运用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对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力,提高学生注意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推进速度的加快,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基于此,加强对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营造有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周末小明和妈妈一起逛商场时,妈妈为他选了两个玩具,一个是24块钱,一个是45块钱,请问一共是多少钱?妈妈付钱的时候,给了收银员阿姨一张一百元,请问阿姨需要找还给妈妈多少钱?这两个生活中的数学题能够合为一体,学生只需要用一百减去之前两个玩具钱数总和就行,降低了学生做计算题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包括学生每天上下学回家的速度计算、买零食中包含的付钱找钱计算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收集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可谓无处不在,数学在普遍存在于小学生的生活周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数学,发现生活周围的数学素材。例如,在学习数学计量单位过程中,对米、分米、厘米等学习,应该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几件物品,让学生记录这些东西的长度,包括对自己身高的测量等等。 再如,在平面图形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规则图形,在介绍完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后,用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数数图形中一共包含了一个长方形以及几个正方形。同时,利用黑板擦、课本、文具盒等实际物品充当教具,让学生对这些物体的边长进行测量,用这些物品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另外,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未知领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例如,在时分秒单元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刚好的认识时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秒针,通过数一数、算一算,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回归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 环境对孩子也有着很大影响,部分学生厌恶数学是觉得数学枯燥,其实数学也是门很有趣味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出民主和谐,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予以足够的鼓励和尊重,使学生充满自信,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活跃的精神风貌。为了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生活体验。 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鼓励与组织学生参与数学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课外活动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正确途径,对提升学生数学运用能力具体关键的意义。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节,除了画图、求面积等基础知识,还应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布设任务后,学生可能会将平行四边形变化出其他形状,并主动探索其间关系,对于这种具有探索意义的活动,远比试卷价值高。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或者课外组织学生手工制作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巩固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入生活化教学概念,不断的加强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数学生活情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浅谈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12,15(8):144-147. [2] 曹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32(11):155-156. [3] 孙恒瑞.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2014,1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