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最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更多倾向于让学生去体验、去生活中感悟、实践数学,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枯燥的进行数学学习,而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的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生动灵活的使用教案的例子进行课堂的数学教师,让学生在爱上教师的数学课,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教室的氛围越发轻松活泼,改变本来在死板乏味的下的学习的状态。经过笔者的大量研究发现了以下能够几点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有帮助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体验式教学;教学方法 很长时间以来,数学学科带给学生的印象除了乏味的公式、代数、图像的之外,就是苦思悯想,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学生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厌倦心理[1]。然而,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和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倘若还是和从前一样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育,长久下去,必然会导致我们的民族对数学学科的厌恶,这是十分可怕的。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将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对数学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让教学的课堂走向生动、温馨、有趣的课堂。而如何让学生从对数学的畏惧到勇敢的面对数学问题的挑战然后走向热爱数学学习,对数学进行积极的思考呢?下文中笔者将通过自身的经历,帮助大家分析和解决如何让枯燥的数学教学走向生 动化[2]。 一、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学生数学学习缺乏动力的原因 经过笔者的研究,我首先通过对自己教授的学校进行分析,笔者工作的校园位于农村,而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学生成绩落后,考不上当地的重点初中,再加上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也偏低,因此在之前的学习和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来自家庭的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这也就导致了本就处于青春期的被动学习的学生少了监督,从而学习散漫,缺乏积极主动性。[3]因此,笔者将通过对本校情况的深入剖析,从而给一线的初中数学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考,希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实质性的帮助。 其次,长久以来,当前的教师的教育观点仍然处在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框架下,依然采取的是根据教材的教授内容进行教育,甚至出现,教材讲的是什么,就原封不动的口述给学生听,脱了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浑然天成的联系,使得数学本来属于应用型的学科,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遥远,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单独的、抽象的、枯燥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厌倦心理。 最后,教育研究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方式和特点研究发现,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具象化的,学生对文字化的概念公式的理解不像成年人,即学即学,而是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思考,将知识点转化为内在的形象式思维而产生的。所以,从前的填鸭式数学课堂,枯燥化的黑板教学对学生对公式概念的理解完全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从这点看来,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的课堂的教育,帮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中增进对生活的体验。 二、通过对学生的状况深入分析后?进行适应学生心理的数学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接受的难易程度,快慢程度的方式分析之后,笔者在笔者所教授的学生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经过实际的教学课堂和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反馈后,以下的几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生动化的效果显著,笔者将以下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4]。 其一,在课堂开始初期创设一个趣味式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后,引入本单元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代数式的学习单元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同时,在使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若圆锥体的地面半径为acm高为bcm请问圆锥体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那底面积为acm高为bcm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呢?是圓柱体的几倍呢?从而引出同底登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的定理。帮助学生复习了圆锥体与圆柱的知识定理的同时,还加入了新的环节。 其二,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成立自主学习互助小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数学问题的疑问,让学生在课中进行探讨,在课后进行实践运用,并完成一份实践的演示文稿进行播放,能够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5]。 三、结语 很长时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深入变革的不断加深,要使教育更好的起到推动人类发展的进程的作用,教育就要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学科,让数学走向日常生活,更加平民化,而这可谓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革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7). [2] 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20). [3] 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 [4] 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 [5] 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