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评语,尤其是班主任撰写的评语对学生具有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因此,许多能够用心撰写学生评语,且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评语的班主任,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尽管如此,在众多评语中,仍存在不少不受学生和家长待见的评语。这些评语"华而不实""名不副实",多为"实话实说式"。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评语,既有态度方面的原因,也有责任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班主任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不得不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搪塞。 作文需要厚积薄发,班主任撰写评语也需要厚积薄发。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每一个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素材"。可以说,班主任能否写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文质兼美的评语,认识学生是前提和关键。 一则,认识学生要有独特的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观察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甚至相反。因此,认识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待学生的不同表现。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有新的发现,就会看到学生的另一面。如此,才能够看到更全面、更真实的学生,才能避免因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公允而伤害学生。 二则,认识学生要有独特的眼光。哲人说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班主任认识学生仅有好的视力还不够,还需要具备独特的眼光。既要看到学生当下的表现,更要看到学生未来的潜能。一般人下棋,走一步看一步,而大师下棋,则走一步至少要看三步。班主任认识学生要如大师下棋一样,每下一步至少要看三步。只有这样,看到的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固化的、一成不变的学生,才能够从学生当下的表现中发现学生未来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撰写评语,给予评价,就不会就事说事,而会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作之一,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在他看来,评分是有风险的,一次不恰当的评分就有可能损害一位学生的自尊,打消学生前进的积极性,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评分如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亦是如此。不恰当的评价或廉价的评价,都可能适得其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才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