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琳 它拥有马东团队的影响力,却没有走衍生品的路线。 面对米未CEO马东和《奇葩说》两大顶级辩论高手——黄执中、胡渐彪,完成一次有关《好好说话》这款音频付费产品的采访,就像被彻彻底底地"奇袭"了一次。 那是在今年的6月16日,米未传媒发布会过后。当天凌晨的消息是,《好好说话》上线10天销售突破了1000万元。实际上,它在上线24小时就卖出了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这几乎是一款全年260期、每天放送6?8分钟音频、一口价199元/年的音频节目能创造的最大想象。它完成了内容电商,甚至是知识电商在今年的开门大戏。在它大卖后的两个月,很多内容创业老司机跳入了内容电商这片汪洋。 这部"开门大戏"的影响力足够广。此前人们看到了一骑绝尘的罗辑思维,然而《好好说话》的辐射圈已经超过了科技媒体、财经媒体。由于嫁接在《奇葩说》这个全网走红的综艺的基础上,《好好说话》几乎能影响到所有华语世界的年轻人。 更可贵的是,这款产品的做法和卖法都不是衍生品的做派。它是一款有技术含量的现象级产品。 网络综艺这个大方向选对了,马东对赚钱从来不太担心 定位准确讨巧 5月初,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还有些苦恼。喜马拉雅FM开始主推付费产品,此时需要一个爆款。那天,余建军从上海赶往西安出席母校的活动,在路上,确切地说是在上飞机前,他接到了马东的电话,希望合作一款节目,以"说话"为核心。 余建军没有取消机票,而是让合伙人立刻飞到北京,自己则在活动结束后也赶到了北京。他意识到这是个重要的合作,必须去"朝阳公园东七门"和马东单独聊聊。 "说话",这个词在第一季到第三季的《奇葩说》当中洗脑般地反复出现。老观众肯定对马东在节目开头的广告词并不陌生:撕掉虚伪的假面,好好说话。马东给余建军的提议是,请马薇薇他们聊聊时事观点,同时提高用户的说话技巧。 再往前,马东曾在和这群辩论圈高手撸串的时候畅想:能否围绕"说话"搞一个硕大的线下培训课,或者做成自己擅长的视频节目?后来在无意中,马东才打算改成音频形式,也恰好音频更适合解放用户的眼睛,在各种情况下聆听,可以说使用场合非常广泛。 马东的这一建议被余建军团队"局部否定"。余建军从平台角度判断:定位要像针尖一样犀利,做法也要"贴着地面"。有关"说话",大家最大的诉求是运用到平时生活当中:如何砍价?如何向老板提加薪?怎样提离职最合适? 黄执中、胡渐彪、周玄毅等辩论高手此前就对"说话之道"有一套自己的研究,他们把交流、演讲、说服和辩论等形容为一个多边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想通过这套研究将人们的说话技能量化,再配备一系列提高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说话之道",这件事的用户辐射面够广,甚至远远超过《奇葩说》。试想,十几亿华语人群,该有多少人在说话上碰过钉子?用黄执中的话来说,台湾读书的他早就在学校里学过"口语传播",为什么大陆的小孩从小到大都没有被教过"自我表达"? 现在《好好说话》每次的音频都把当天课程的整体逻辑拆解成三步,方便用户记下来。这相当于把理论一点点磨碎放到"如何提加薪"这样的话题里。我们向米果(米未为《好好说话》专门设立的子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胡渐彪和黄执中问道:这款产品首先是付费产品,那么它到底是否够"硬"?够"硬"就相当于有效果可以衡量,如果没有效果可衡量,这款产品很难卖得长久。 "只怕太硬。"黄执中这么说。你看过一篇教创业的文章,很难从第二天就开始去创业,但是你听过了《好好说话》的音频,很可能当天下午就用得到。 胡渐彪最近在一个自己担任评委的比赛里实验性地给选手试听了《好好说话》的课程,那时产品还在小范围测试阶段。结果后面的面试当中,这些选手都通过了,而他们在听课之前的很多考试当中都没有通过。 在线下,用户自发形成了基于这款产品的微信群,每天都有人在群里讨论。有用户听过"怎样砍价"这一课,回家路上就现学现卖——去买面包的时候,店主多送了几块饼干。 一边是马东(右二)和余建军(左二)的敏锐,另一边是胡渐彪(左一)与黄执中的积累 势能全部释放 走访喜马拉雅FM团队的时候,我们曾问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产品才值得付费。他们提到了一个现象:大明星未必适合做付费产品,因为他们的"料"也许不够,用户甚至可能觉得买亏了。 所以付费产品的播主普遍要在内容体系上花极大功夫。对比免费产品来说,付费产品是一点懒都不能偷。 播主一般都很拼,但马东团队,"特别拼,超级拼"。 喜马拉雅FM和米果的合作形式是"共创"。今年4月底,《好好说话》立项,他们先定下大纲,也就是一年260期会讲到哪些内容,接下来所有参与者都进入一个微信群,就像拍样片一样,一遍一遍地磨产品。米果团队这些顶级辩论高手喜欢昼伏夜出,夜里两三点通常都在工作,对产品的讨论密度非常大,每个人都花了极多的精力。 事实上,喜马拉雅FM的付费产品一般都要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磨出来,《好好说话》却只用了1个月。 马薇薇、黄执中、胡渐彪、周玄毅、邱晨,这些人自称"老僵尸",大多获得过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最佳辩手。"老僵尸"们情投意合、群居生活,一直想要一起做一番事业。 现在来看,《好好说话》是他们第一个一起完成的事业。他们不介意把所有势能释放出来。一开始听说这个付费节目,确实会有些担心:米果与这群"老僵尸"是怎样的关系?他们会不会录几期然后罢工? 胡渐彪告诉我们,他们每一位都已经是米果的股东了,甚至包括没参加过《奇葩说》的高手刘京京。 而喜马拉雅FM方面的势能也需要充分释放。CEO余建军认为,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各类FM与传统的广播不一样,实际上属于一个新的品类。 这个新的品类也遭遇了版权问题。喜马拉雅FM花不少钱购买了郭德纲相声、百家讲坛等内容的版权,而其他竞争对手还在"扒"内容。但是新生的付费音频领域不能像视频那样去玩。视频行业版权太贵,因为都是生产者独自生产,出品之后就飙一个天价,等待某家渠道高价独家购买。 余建军的思路是和制作方一起磨产品,喜马拉雅FM有独家首播权,然后收益五五分。目前喜马拉雅FM与《每天听见吴晓波》等付费节目都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喜马拉雅FM会用更多推广资源把《好好说话》推成爆款。 一年后?还无法想象 由于《奇葩说》的成绩太过突出,有关《好好说话》的销售成绩,难以避免会有类似"衍生品"的效应,起码很多用户是因为喜欢那些"老奇葩"才购买了这款产品。 在6月接受采访的时候,马东、黄执中和胡渐彪都对用户的构成没有太多判断。用他们的话来说,用户的唯一共性就是"想提高说话技巧"。 在当时,米未220克*2售价69元、更像是衍生品的"粑粑瓜子"也获得了亮眼的销售额(节目中有个"粑粑味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粑粑"的梗)。马东对做内容电商这件事本身并不着急,毕竟《好好说话》还有大把的广告赞助费。马东说自己脑中有很多"轴",做节目、融资、内容电商,它们分别处在不同的"轴"上。米未刚刚找到了一位同事专门去运作内容电商(米果的业务并不算在内),这位同事是合伙人牟頔的同学,也是做内容出身。在整个公司里,只有他一个人负责运作一些好玩的电商爆品。 对喜马拉雅FM来说,付费是一件可以去尝试的重要事情,虽然它同样也不着急——它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跑到了同行业的前面。 这很有意思。两个团队用来驱动内容电商的,比起赚钱,更像是"把事情做好"。当问到是否在一年之后还会继续推出《好好说话》的下一个系列时,大家都回答:并不好说。 但今年的尝试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满足感。马东反问:如果现在这个时代仍然盗版猖獗,或者人们仍然没有满足温饱、没钱去购买让自己提高的产品,这款产品怎么会出现呢?时机比一切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