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农业生产实践技能和一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传统高中教学模式,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本文以高中农学为例,在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中农学实践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以及实践效果的管理控制,实践教学在教学思路和模式上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提出了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农学专业;教学探讨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主要手段。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应该改变普通高中教学模式,坚持实施专业课与文化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公共文化课为基础,以市场标准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一、高中农学专业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不重视。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比例分配失调,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学校管理者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的总体把握,缺乏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有的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没有能够顺应课程改革的形势,没有应对发展变化的措施,导致了无论是课程计划还是课程实践都没有设置、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致使综合实践活动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沦落为"空白",甚至出现整个学校都不开展农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2、教学课件设计单一。由于长期自上而下的集中的课程体制,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普遍较淡薄,往往单纯从某个角度、某方面来设计授内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也非常单一,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课程资源的范围,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结构设置不合理,公共基础课比重偏大。 二、高中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对措施 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适应了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全体一线教师只有深入学习、理解和思考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学生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1、转变高中农学类专业教育教学理念。农学专业要想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在教学思路和模式等方面再创新,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紧紧抓住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是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为确保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在教学计划中要努力突破单纯以理论课构筑教学计划的模式,探索建立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分学期明确实践教学项目;固定专任教师,选编专门教材,深化对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二是确定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须掌握的技能并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加以落实,进行认真考核。三是规范实验课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2、提高高中农学专业的学习兴趣。高中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專业知识得以验证,增强感性认识,强化教学效果。在农学专业教学中,应当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使之与课堂教学完美、有效地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优化教学课程设计。高中农学专业课程,必须以专业特点、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一个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职业道德教育为辅、理论教育为基础的课程结构体系。首先,应当保证文化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有的比例,必须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可在现有基础上,对文化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为扩充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其次,优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及内容,使之体现出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特点,笔者建议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进行有机融合,然后分为技能实训、职业技术、职业基础3类课程;最后,要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4、"校内"和"校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主要是"顶岗实习",即在校内完成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之后,再到专业对口农庄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农庄"员工"的身份,熟悉实习农业的发展状况;熟悉实习农园的培育、种植过程;积累经历和经验。 通过"校内"和"校外"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训练,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学中做"和"做中学"相结合。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并且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对于构建长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以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高中对农学类专业生的教育,要打破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走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道路,在稳定公共文化课的基础上,坚持"能力本位"、"能力中心"的市场标准导向。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性"的实用型、适用型人才或者为高等学府准备一批知识和技能都扎实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 宋志宏.山区农村职业高中农学专业发展思路的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 卢二乔.农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3] 张转民.发展职业高中的农学专业[J].课外阅读(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