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重要子系统的财税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目前我国在宏观税负方面,存在宏观税负过大、税收负担过重的问题,为此要进行结构性减税,以降低宏观税负,经济更好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宏观税负;结构性减税;财税体制改革
  一、我国宏观税负测算口径及存在的问题
  (一)测算宏观税负的口径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根据包含项目的多少一般可以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宏观税负,其中小口径宏观税负指税收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中口径宏观税负指财政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大口径税负指政府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下表描述了1997年—2014年中国三种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情况。
  (二)宏观税负存在的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2014年,三种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总体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比较来看,小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增长最慢,1997—2014年17年间提高了8.3个百分点,增长79.8%,中口徑计算的宏观税负增长居中,同期提高17.6个百分点,增长135.4%,大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增长最快,同期提高22.1个百分点,增长150.4%。
  从1997年到2014年,我国大口径税负占GDP比重已经由14.7%快速上升到36.8%,不仅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18%—25%的一般水平,甚至也略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税负水平。这种上升过快的宏观税负水平会加剧社会总体税费负担。
  二、针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结构性减税对策建议
  从供给侧的角度,降低宏观税负可以有效减轻全社会的税收负担,而我国的税收负担主要来源于企业,因此,减税的意义首先在于降低企业成本,继而改善企业盈利,完成企业部门的去杠杆,通过结构性减税,缓解当前国内经济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但减税也应区别对待,具体措施如下:
  (一)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采取全面降税
  1.我国应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目前为25%),以应对国际冲击。2017年12月2日,美国共和党税改法案获参议院通过,美国的企业所得税从35%减至20%,并公开声称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预示着美国即将对我国打响的贸易战。美国的减税政策的出台,会吸引大量制造业回流美国,对他国制造业形成冲击,尤其是制造业第一大国的我国。因此为应对国际冲击,我国企业所得税的降税势在必行。
  2.延续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
  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财税【2015】34号文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在财税【2015】99号文中将所得额上限提高到30万。现在这一规定即将到期,为了刺激新兴的小型微利企业发展,我国应继续延续这一税收优惠。
  (二)对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采取结构性减税
  对于过剩产能集中的传统产业,应采取结构性减税措施,推动行业以淘汰落后产能和产能升级。
  1.对于主动处理过剩产能的企业采取优惠税率,相当于对这些企业进行间接补贴。
  2.对破产重组的企业实施税收递延,使更多的企业兼并重组可以享受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鼓励企业更多采用兼并重组的方式,减少破产清算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3.对录用失业人员的企业提高减税标准,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刺激技术创新
  1.对创新企业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我国应适度放宽弥补企业亏损只能后转5年的规定,对创新企业的亏损准予弥补限期延长至5到10年;对新兴产业企业利用利润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再投资退税的优惠政策,对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投资额的大小按比例抵扣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对新兴投资投资模式,加大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力度;对新技术、新产品实施一定比例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2.对从事创新的个人加大税收优惠
  我国应对从事国家重点扶持重大战略创新项目的人员给予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如对从事创新行业人员所得的绩效收入、专利权转让收入、各种奖励等减征或者免征个人所得税,吸引和激励高科技人员服务国家战略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先庆文丹枫.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与路径.供给侧结构刚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117-126.
  [2]高培勇.全面构建中国财税体制新格局.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究[M].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56-165.
  [3]管清友.中国如何结构刚性减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190-197.
  [4]吕风勇.宏观税负及其经济效应.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47-168.
  [5]李万甫.营改增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推动新发展[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228-229.
  [6]张佩峰李宁.税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6.5
  [7]管清友.关于减税的几条具体建议[J].金融经济,2016.4
  [8]莫观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5
网站目录投稿: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