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枯燥无味,教人难懂,因为它没有具体概念,无法详情描述。虽然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语文的分支,比如影像,音乐,歌词,和脍炙人口的文章。但初中生却往往不能把语文引入生活当中。语文本应是内容广泛,生动有趣的学科,却在不当教学中使得这门学科面目全非,学生们认识语文也开始朦胧飘渺,他们对于阅读的了解甚少,排斥一切语文活动,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国现状的教育方式,语文应冲破传统错误的教学牢笼,走进每个学生心中。教师应该用多样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魅力,弘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养;培养兴趣;改变教学 一、培养兴趣,建立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通过多样化教学培养出学生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可以掺入一些小视频,播放音乐,或者给同学们讲一个启发性的小故事,把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样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在课堂开始时全身心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去。在课堂当中可加入与教材相适应的游戏,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收获快乐。学生们可以自由提出问题,由其他同学一起解答,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协调课程时间,切勿让拓展时间过长而耽误课程。当然举办知识竞赛的方法也是相当可行的,同学们容易在与同龄人的较量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面对其他同学的良好表现,教师对该同学给予鼓励;遇到课堂表现略有欠缺的同学,先给予肯定,再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提高课堂效率,爱上语文课。并且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们答案,而是应该慢慢引入,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们自己根据老师的提示摸索出正确答案。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教学方法这一问题上,《教学大纲》有明确的的规定,教师应该根据文章蕴含的意义去为学生解说中心思想,在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们依照生活中的某些知识道理去理解深奥的文章。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可能没有想象中的知识量那么少,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因格外注重某一知识点而忽略一些其他的不容易注意到的知识,但是教学的过程和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讲授的知识,都是在教学中紧紧相扣的,把它们拆散开来,则缺少了教学的连贯性和衔接性;三者结合起来,却往往没有重点,或者也极其容易在对某一知识的注意中忽视其他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三者结合,却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程度,将知识过程方法紧密地衔接在一起,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也挺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再者,在对问题进行剖析解答时,教师一般采用引导和启发式教学,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会一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产生心理恐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骈弃错误传统的教学,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和优势,去发现更为适合学生情况的方法。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重视语文所体现的文化特点。 三、扩大学生们的阅读空间,提高自身素质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列举出接下来要完成阅读的书单,把完成书单上的阅读量当做作业的一部分,同学们在时间的流逝中能够把所学的课外知识积累起来,在必要的时候展示出厚积薄发的一面。一方面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为珍贵的是他们在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所教学的部分,他们学会通过自己去图书馆借阅资料,完成许多问题的探讨。对于他们而言,除了老师同学,图书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他们开始不再单方面依靠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的帮助,而更愿意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得出答案。另一方面,学生们的阅读量的提高,也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他们会从书中了解到老师从来没有讲过的知识,也会慢慢发现书中隐藏的另外一个世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这个道理。不管是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还是异国的外来文化都可以从书上找到,书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世界,学生通过文字想象情节,无意间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四、把抽象教学转化为具体形式教学 语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生动形象,主观想法强。对教科书上的课文范例加以改编,不让课文显得死板生硬,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上课表现积极的效果。教师在讲课的同时应该多观察同学们的情况,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为即将讲授的知识留下悬念,同学们会表现激动,更加积极热烈地去思考问题。在学习小组的分配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分配均匀,不要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把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同学们的情谊。课文中分析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先对作者生平进行引入,充分了解年代背景之后就便于加强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中心思想及启示可以交给学生们自主合作完成。 五、让语文与情感融为一体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时候应该带着感情投入到当中。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情感,教师应适当在课文中加入一些视频,音乐,让艺术表现把学生们带入到文中作者的情感當中,在不断地了解中取达成共鸣。在教授近代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听一段朗诵,让学生们跟着朗诵一起阅读诗歌,接着再对诗歌逐句分析,在讲授意象这一名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不要局限与意象这个词的文字概念。之后要求学生们朗读诗歌的时候应把感情带入进去,读起诗歌应该抑扬顿挫,不可平平淡淡,通过朗读练习,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分析中心思想的时候就会相对容易。 六、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们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出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把教学从抽象式转化到具体形象上来;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要求更高一步,开始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学习中注入自己的情感,与作者诗人达成共鸣。 参考文献 [1] 徐庆华.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弊端和可持续发展语文教材的建构[D]. 西北师范大学2002. [2] 邢瑞霞.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3] 黄星.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的叙事问题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