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工创新活动加快企业发展


  永济电机公司通过着力抓好建立制度体系、突出技改重点、强化岗位培训、发展职工文化四个环节,取得了提高职工技能、推进技术进步、增加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作为重要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创新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掌握熟练操作技能和丰富现场经验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突出时代主题、融入企业中心、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好建立制度体系、突出技改重点、强化岗位培训、发展职工文化等四个环节,取得了提高职工技能、推进技术进步、增加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建立制度体系
  形成职工岗位创新的长效机制
  完备的制度体系支撑是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我们把职工岗位创新纳入企业整体创新体系,建立了配套的职工岗位创新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三改进"(改进工艺、改进操作方法、改进工装工位器具)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评审奖励办法》《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注重开辟职工岗位成才的绿色通道,建立了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以及对优秀职工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对在全国、地方省市、北车集团和公司职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奖励,并优先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在职工中营造学习技术、开展创新、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公司每年评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管理、质量、岗位技能、科技和营销标兵,在给予500~3 000元奖励的同时,晋升100元岗位工资。
  与基本工作制度相配套的是职工岗位创新管理机制。我们每年将职工创新项目纳入公司技术创新计划,创新项目落实情况作为单位和领导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工会负责跨工种、跨单位创新项目的组织和协调。质量、工艺、设计等职能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在帮助选题立项、实施技术支持、组织项目评审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各单位统筹技术、人力等资源,负责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以及优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
  突出技改重点
  发挥职工岗位创新的重要作用
  两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提升了永济电机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尽快转化成为一线职工的操作标准、操作规范,是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键过程。我们组织开展了以"改进工艺、改进操作方法和改进工装工位器具"为主要内容的"三改进"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技改能力。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选题立项。每年初,由工会牵头,按照职工创新小组申报——工艺技术部门审核——工会统筹安排的程序,确定年度"三改进"计划。对于重点和难点项目,由工会牵头组建专题创新小组,制定跨岗位、跨单位、跨专业的联合攻关计划。"三改进"计划明确项目内容、责任人、负责领导和时间进度,对于联合攻关的项目,明确项目协调人。
  组织实施。以职工创新小组为单位,实施技改攻关,公司工会和各单位在人力、技术等资源方面给予协调服务。在这个环节,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起到了关键作用,如第三机械车间和线圈车间的主任带头参加"三改进"。2012年,这两个车间的职工分别实施改进、创新项目40项和60项,极大提升了车间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成果评审。公司工会会同工艺设计、质量保证、科研管理等专业部门的专家组成评审组,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应用价值等方面对"三改进"成果进行综合评审。我们把成果评审作为职工岗位创新与公司科技创新相衔接的重要环节,将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的"三改进"成果固化为工艺文件和操作标准,作为知识积累的重要内容。
  成果应用。我们将"三改进"成果纳入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每年召开现场会,推广应用范围广、经济价值大的优秀成果。线圈车间职工发明的电机定子铁芯翻转吊具,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5倍以上,荣获中国北车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山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一等奖。三机车间的"半自动线圈包带机设计制作" 项目推广应用后,提高工作效率3倍以上,节省投资400余万元。我们设立了职工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奖励,每年评比在职工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先进单位给予奖励。
  表彰激励。我们把"三改进"优秀成果纳入公司劳动竞赛先进序列进行命名表彰,并把先进操作法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2003年以来,以职工名字命名的一类创新成果及先进操作法120项,其中,8项获得运城市表彰奖励。2013年,公司工会获得山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奖,7项创新成果被命名为"山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目前,公司已实施"三改进"项目6 400项,采纳合理化建议5 400多条,表彰职工创新成果1 238项,获得授权专利54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约2 300万元。
  强化岗位培训
  搭建职工岗位创新的宽广平台
  岗位培训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们在职工教育工作中,不断完善职工培训机制,为职工实现岗位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在"教"上做文章。组织由技术专家、金蓝领和高级技师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培训团队",针对关键技术、特殊工序以及职工岗位创新的需要,进行分类培训,把技术送到现场。坚持举办以一线职工学习、交流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周末讲坛",搭建职工互相学习平台,去年共举办37期,2 200余人参加。建立金蓝领和劳动模范工作室,发挥金蓝领和劳动模范的技能示范作用。
  在"培"上下功夫。以"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操作方法为基本内容,编写作业指导书770项,对操作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公司工会会同人事、劳资等部门进行资格考核,实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2009年以来,公司培训职工630期、10 515人次。落实公司班组建设计划,对生产、辅助岗班组长实施岗位轮训,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带"上出实招。积极组织、协调和落实公司《导师带徒管理办法》,规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人员必须承担"带徒"义务,签订带徒合同。我们充分发挥公司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促进职工技能的"传帮带"。公司钳工培训基地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这个基地曾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一届、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冠军张峰杰、薛金良。由他们带队,2006年以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35名,为公司技术引进项目制造高精度模具,在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关键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练"上获实效。在分系统地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技术练兵活动中,形成了基层练兵——初赛选拔——公司理论考核——公司实作竞赛的"金字塔"式的"练兵"机制。在每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基层练兵这个重要的基础环节,由各生产单位围绕攻克技术难关、解决惯性质量问题、提升关键工序操作技能三方面,自选竞赛项目,自定竞赛规程,自行组织竞赛,公司表彰奖励成绩优秀者。这种以基层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为提升职工技能为目标和职业技能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技能、钻业务的积极性。
  发展职工文化
  形成职工岗位创新的文化认同
  职工的技能素质对岗位创新起决定性作用,但支撑技能素质的是人文素质。我们把"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培育职工"岗位追求创新、责任创造价值"理念,发展和创新职工文化,增强了广大职工对岗位创新的文化认同。
  我们把构筑强企富民的"永电梦"作为职工岗位创新的崇高追求。宣传和引导广大职工共同建设"创新文化",这种文化突出中央企业特点,在履行中央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形成特色:一是关注客户,为人们便捷出行、社会绿色环保提供卓越的电传动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备受各界尊敬的企业;二是成就职工,让全体永电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实现个人价值,享有社会尊敬;三是做优企业,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传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工会优势和职工文联等职工文化组织的作用,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向全国劳模张峰杰、薛金良学习活动、专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和培育创新精神。
  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我们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安全生产等系列教育和培训,每年举办职工培训班50余期,培训职工上万人次,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促进职工岗位创新。
  在推进质量工资管理中,我们将岗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质量管理上,培育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创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职工文化。实践中,从增强职工文化认同的角度进行了三项创新:职工荣誉制度创新,完善了以质量、资质、信誉、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免检免验岗、金牌岗、星级职工以及各类标兵、劳动模范等职工荣誉体系;厂务公开创新,在单位和班组实行了质量工资的申报、评审、考核、结果等全过程公开,并与职工荣誉体系紧密结合;班组建设创新,实行集体作业的整机质量捆绑考核,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创新责任。岗位创新作为职工文化的基因,已经体现在广大职工的行为规范中。
  (作者系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
网站目录投稿:乐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