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项工作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关系到我国教育的下一步改革与发展。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城镇化进程,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同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发展问题,大量的农村精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剩下一支"3860"部队(38女人,60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教育面向"三农",开展乡村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各级城乡学校成为乡土人才的摇篮。 从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来看,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三农"人才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当前亟待强化以下四种人才的培养: 一是掌握现代科技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不再是靠天吃饭,而需要运用大量的生物技术、机电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随着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其对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城市工业。但目前我国农村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不足10%,缺口数以千万计。培养大批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一项重点任务。 二是熟悉农产品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农业经营人才是一支特殊的农村工作队伍,对于农村和农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农产品市场具有风险大、收益低、时效性强等特点,要求经营者具备足够的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经营风险。目前的农业经营人才多数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老板"可谓凤毛麟角。培养"乡土老板",是农业院校和财经院校在新时代的重要担当。 三是城乡一体的教育工作队伍。乡村要振兴,教育须先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比城市发展所需人才更为紧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办好农村教育。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应该完全处于同一水平。教育发展需要优先于经济发展,农村教育则需要与城市教育同步。实现这一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推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彻底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实现县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教师统筹管理和自由流动。 四是具有乡土情结的乡村治理队伍。现代乡村治理需要优秀人才,要在整个社会实现"别把村长不当干部"。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仍在40%以上,有6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需要培养出一支口操乡音、谙习乡俗、胸怀乡情的乡村干部队伍。从现实来看,应该从农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到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进行免费培养,全面提升村镇干部水平。 培养"三农"工作队伍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精细施工。当前,应该制订乡村人才培养工作专项规划,重点加大涉农院校投入,改革相关招生办法,大幅提高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乡村工作人员待遇,让城乡教育均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