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建设走向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在"建"字上,指企业相关经营管理理念的形成、认知、认同和传播等过程。企业文化管理实质上是"用",是指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规范等体系与经营管理的结合与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营销等管理模块的管理活动。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使企业上下对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然后通过相关的行为准则,贯彻于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品牌等各方面,从而系统地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文化管理丰富了企业管理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文化品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跃升。企业梳理价值观,建立行为规范,完善制度,树立形象,这种企业文化从觉醒到自发的过程,属于文化建设阶段;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之后,进行自觉的应用就到了文化管理阶段。从内涵来说,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属于企业文化的两个阶段;从外延上讲,文化管理涵盖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一定要走到文化管理阶段,才能把企业文化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是企业文化完成起飞与落地的一个完美过程,否则,只有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管理,相当于企业文化只有起飞没有落地,企业文化始终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从现实看,现在很多企业仍停留在文化建设阶段,文化理念体系也不是很科学,只是变成了一个本本,没有进行文化管理,最后连文化理念体系也形同虚设了。文化建设大致包括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宣贯、具体实施等环节。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是"不言而喻",一是要清晰定义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二是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评估,抓住文化的本质和规律,结合自身的管理状况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这样就好进行文化管理了。 故此中华武术杂而难,很不容易普及和推广。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企业文化绝对不应该局限与一个企业,或者地区、国家的范围,这样的圈子文化其实就是挖坑文化,自己为自己挖好了埋葬自己的坑。所以说,要想使得武术为更多人接受,就必须建立起武术的基础,让人们真正参与武术活动,只有有了武术的根基,才能使武术万古长青。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和灵魂,企业要想前进,思想和灵魂就必须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任何滞后于历史潮流的事物都会被残酷淘汰。 创业就想到企业文化建设,这位老板实在是有眼光。但凡伟大的企业都是在创业初期就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和伟大的愿景。坚定的目标、清晰的愿景是支撑和引导企业一步步长大的基石和土壤。提炼企业的目标、愿景,再加上界定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就是创业初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目标是企业前进的方向,愿景是企业成员工作的动力。这只能由老板提出。员工认可就会跟随你,不认可,你就只能是孤家寡人。目标明确、愿景清晰是你寻找合作伙伴、寻找创业员工的前提。创业初期,定位企业发展目标、描绘企业发展愿景,是老板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如果你的目标和愿景得到员工认可,接下来,就应该和员工讨论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这也是大家通常讲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李书福的"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如黑龙江比优特商贸企业的"诚实、敬业、勤学"。前者打破了在中国民营企业不能造汽车的神话,后者把六尺柜台变得了拥有五十多家门店的连锁企业。创业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打破传统,打破传统就意味着不能按部就班,不能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太多不适合创业期的企业。创业期的企业,制定制度不是重点,提出或提炼适应企业成长的价值观才是重点。创业期的管理工作就是激发全体成员的工作激情,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大道至简,创业期确定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后,再明确几条大家共同遵循的理念就行了。通俗地讲,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鄙视什么。创业期的企业文化也许就是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可别小看了这一句话或几句话,几句话格调有高下:志在高远,就可能吸引人才,引领企业展翅飞翔;目光短浅,斤斤计较,你的企业就可能定格在夫妻店的规模。 但一般来说,好书的可阅读性都比较强,哪些东西代表可阅读性强呢?图片和表格!如果书中的图片比较多、表格比较多、强调的重点比较多、小结比较多,多半这本书的可阅读性就比较强,作者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在写书,就是好书。标准四:看其它。看出版社,看印刷次数,看印刷数量。好出版社出的书也不错,印刷次数多的书也不错,印刷数量大的书也不错,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方面因此到书店买书的时候,就可以先看标题,知道是不是感兴趣的方面;然后看作者,是哪里的;然后是看内容里面图片和表格等多不多;最后看薄厚,如果还不能确定,就看出版社、印刷数量等,一般来说你可以在10秒内判断出一本书的好坏,从而做出购买决策。看书是学习,工作更是学习,而这种学习是主观为企业,客观为自己的,无论如何都可以使自己增值,因此企业人要有这样的信念,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否则很容易被淘汰。而创新和求知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具备了大量的知识,才有的创新的基础。反过来说,具备了大量知识的人,才有充沛的创新欲望。然而企业里面对于创新有这样的说法,创新是找死,不创新是等死。到底怎样来创新,由谁来创新呢?一般来说,创新的风险是由企业来承担的,而创新的经验是由员工吸取的。因此企业要确定由谁来创新,才能使企业的成本小、风险小,确保创新的成功,不可能人人都创新,那样企业一定死得很快,很可能企业负担不起创新的成本。企业要确保创新的成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接触信息最大的人群、能负担企业责任的人去创新,而不要把创新的责任完全推到企业基层,或推到管理层。基层管理层接触的"例外"事情很多,接触信息的量也比较大,同时有一定的企业责任,因此一般来说创新的任务集中在基层的管理者身上,而不是在高层领导,也不是在基层员工。 关键词:如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优秀案例,知名大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