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品牌要管理的不是那些如图中的一点一点,而是要管理好把每一点联系起来的每一条线,这些线就是关系:利益、态度、感觉、对话。品牌的感觉不是自己塑造,而是大众的口碑和看法塑造出来的。品牌不要老想要发布品牌信息,而是要让消费者创造、扩散和维护这些信息。 网络思维,关注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Uber不拥有汽车和乘客,Airbnb不拥有酒店和旅客,Amazon不拥有书和读者,它们经营的是连接的关系,从而赚钱。社交时代,关系的经营比一切重要。 价格并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订价根本跟成本关系不大;价格是一种欲望的表达,订价则扮演着催眠师的角色。卖给到消费者的,是他们认为合理的价格,不是品牌认为的价格。(这是一个营销问题,不是一个成本管理问题) 以我的经验,最有效的社会化营销,就是意见领袖自己的原创内容。品牌要做的,就是培养她们成为品牌的倡导者(brand advocate)。假如这些意见领袖是产品的热爱者,不是付费买回来那种的话,效果就会更好了。买回来的大号,能产生转发,不能产生对品牌有效的口碑! 如果客户在跟你开会的时候,突然见到我们为她们准备了这样的咖啡,你猜她们会是什么反应?这个客户的反应是,突然停下来,然后"oh my God!" -- 这就是跟社会化营销,跟用户之间拉近距离的关怀度了! Oreo从来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品牌信息,饼干有多好吃,只会利用创意跟消费者拉近关系。事实上,任何品牌认为在微博微信上"发布"信息就是内容的话,基本上就是不懂社会化营销。 社会化营销的消费者旅程,我简单称之为3个A(Attract 吸引, Amplify 扩散, Action 唤起行动)。事实上,跟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样,社会化营销不是开帐号发内容等关注等转发,它的学问一点都不简单。 我每天都在微博微信做实验,得到启发,才能领会用户的习惯喜好,用到客户的案子里。比如下列的图,就是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得到的收获。社会化营销人,不能空谈,必须接近消费者! 所有营销策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要做而做的。也因此,品牌不会先要做营销活动,才去探讨目的是什么,这完全是可笑的本末倒置。不要再问那种"我要做微博微信了,KPI应该是什么?"般的愚蠢问题。"为什么你要做微博微信的营销?"- 你说的答案,就是你要的KPI了。 其实品牌营销最基本的不是设计一个名字或者logo,而是搞清楚品牌给到哪些消费者什么好处,为什么消费者要买你的不买别人的产品。回答好这些问题才去营销吧! 其实,多、快、乱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态,所以广播信息比不上进准和亲和的互动对话来得有效。社会化营销实在最重要的是跟消费者用心对话,不是发布内容、做创意活动。 如果只是发布内容等粉丝评论然后回复,有时间搞搞活动就是社会化营销,就实在是太天真了。社会化营销最需要主动搜寻相关度高的用户,主动去人家空间搭讪聊天,用心经营。前者是传统思维:发布然后祈祷;后者是数字思维:主动拉近距离。不懂的品牌实在太多了。 社会化营销的核心,就是优秀的用户体验。这是从营销的4P入手,并非从发布内容等人关注开始的。好的用户体验,可以增加顾客忠诚度,产生正面口碑,这是付费媒体做不到的。 不少品牌,还是以为能够掌控社会化营销,要发布品牌信息,搞创意活动,把最重要的主动跟用户聊天忽略了。很简单,传统的操控思维作祟。这些客户不要找我:1,一定没多少预算,2,一定追求错误的KPI,3,一定没有效果。 历史上最强大的网络病毒活动,包括了冰桶挑战和江南Style,都是因为传播到了临界点,产生了现象级的欲罢不能,让全球的人都知道都参与。所以,达到临界点是非常重要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到了支付的临界点了,所以银联的竞争力已经削弱了。这是营销人要注意的。 品牌建设,不要输在起跑线。 社会化营销的传播路径,真的是难以控制啊!我们一个代言人(贝克汉姆)的威力,引来另一个更强的代言人(维多利亚)的传播。这种传播不但毫无先兆,也不知道会在什么平台引起多少度的更多传播。所以说,社会化营销是让消费者自己塑造品牌的方式。不敢放手也没有这种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