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孩子畏难怕思考家长怎么有效解决


  "科科老师,我家孩子今年上六年级,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总是依赖家长。自己一点儿也不想动脑子思考,这可该怎么办啊?"
  孩子畏难!怕思考!这类问题不止一次有家长问过我,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集中解答。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在说畏难怕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孩子在做作业时的整个思考流程是怎样的。
  假设老师布置了一道题:7×8=?
  我们来看看小白和小乐两个同学分别是怎样解决的。
  小白的基础知识不太牢固,当他确定问题7×8=?之后,背景知识里调取不出跟7×8=?有关的内容,所以思考区域显示出的最终结果是"一片空白"。
  那我们再来看小乐是如何解决7×8=?
  小乐乘法口诀表掌握的非常熟练,所以当他看到7×8=?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几乎不用思考,就直接呈现出7×8=56的结果出来。
  通过这两个学生的对比,我们能明显看出来,小白和小乐的思考流程都是按照如下顺序来的:
  第一步:确定问题,是要求出7×8=?
  第二步:查找背景知识,看看有哪些知识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步:进行思考,并确定最终答案
  相信家长们也能发现,在孩子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背景知识的调用,这几乎决定了孩子最终的思考结果。
  这样看起来问题似乎简单了,我们说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孩子思考力,说到底其实就是增强孩子的背景知识。
  那么家长如何增强孩子的背景知识呢?
  一、扩大孩子知识面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概念、基本积累,孩子必须要知道,而且还要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对孩子的阅读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原因。因为当孩子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他哪来的思考呢?
  这就像你跟一个刚会从1数到10的孩子,拿一道高数题给他做一样的道理。他的背景知识里根本查无此知识,思考区域能有的也只是一片空白了。
  所以在平常,不管是天文地理,各种各类的书,都可以让孩子看一看。还有不少家长已经意识到要带孩子见见世面,利用各种节假日,带孩子国内外到处飞,去看不同的建筑,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的好方式。
  二、进行背景知识加工
  有的家长说,孩子知识懂得也不少,平常作业做得挺好,可一到考试就不行,就做不出来了。这就是对背景知识的加工训练做得不够。
  背景知识的积累和加工就像是砖头和房子的关系。如果积累的知识只是一堆散乱的砖头,那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漂亮的房子。只有合理加工好每一块砖头,每一块按序摆放,才能建出坚固美观的房子出来。
  那么想要对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加工,有3点必须做到:
  ①做不到死记硬背,就别谈主动思考
  比如学英语这件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最喜欢问的一句就是,"老师,有没有什么快速背单词的方法呀?"其实,这样问的人,并不是在问背单词的方法,而是想表达怎样才能不背单词,然后单词就能记到脑子里。
  所以,想要背景知识多且调用快,就必须做到死记硬背。当你死记硬背把知识形成肌肉记忆以后,你就不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了。只要看到问题,立马答案就出来了。
  这就像有一年高考,记者采访出来的考生,感觉数学考得怎么样,他说,"挺简单的,我一眼就看出来最后那道题应该用数学的XX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解一道题用五分钟,有的孩子一个小时还解不出来的道理。因为人家的背景知识非常牢固,且成体系,他根本不需要费力去调用,就是看一眼就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②知识梳理的能力就是"分类"的能力
  像画树形图,思维导图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记不住历史书上的知识点,后来我们老师就教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你先把这本书的目录给背下来,然后按照目录拆分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哪些大点,大点下面又有哪些小点。就这样一点点梳理,一点点背。一本书的知识点,我就能自己回忆着,画出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而这个就是我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所以我考试很少会答漏点。相比那些一道题写了半张试卷答案的同学,我只答了三四点,得分还比他高。
  ③让孩子学会备课讲课
  我们都知道,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仅对知识掌握要好,还要能说的浅显易懂,让学生能够听明白。所以备课讲课对一个人知识的储备、调用能力可是非常好的训练。
  那么家长在平常就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当学生,一个当老师。让孩子把在学校学的知识,教给自己。当孩子能教会别人的时候,基本上他自己就掌握的非常好了。而且,这样的长期训练,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捷,考虑问题更加快和准。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说的是,有的时候孩子不愿意思考可能不是真的不愿意,而是不会。所以大家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对孩子进行问题、背景知识、思考的盘点,找出孩子的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孩子畏难怕思考问题,本周精品讲座推荐的是徐研老师主讲的《如何让孩子主动思考》,感兴趣的家长直接扫码报名听课就行哦!
网站目录投稿: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