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公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三口,爸爸在前面张开双臂,让孩子过来,妈妈放开刚会蹒跚走路的孩子,边倚着孩子,让孩子走向爸爸。 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孩子逐渐和母亲分化,从母子"共生"的二元关系,进入一个由母亲、父亲、孩子组成的三元关系,这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发展过程。 那这样的过程有什么好处呢?假如一个孩子长期和母亲"共生"在一起,即在他的生活中,父亲缺位,父亲对他的陪伴很少,或者说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就很不好,那可能在他的身上就会没有这3种优秀的品质,这对于他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 边界 边界是所有健康的关系都应该存在的,边界即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有关系。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和母亲在一起,而没有被父亲"带"出来,那孩子就会被母亲所谓的爱"包围",造成孩子自我的压抑,使得孩子的自我很没有空间和机会得以成长,从而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中。 因为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他自我意志力延伸的结果,太被照顾,或者被控制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成长的,他只能依靠母亲,和母亲"融合"在一起,让母亲替自己说了算。 而和母亲最开始建立的关系会是一个人此后建立一切关系的模板,在和母亲的关系里没有自我,无法守住自我的边界,在进入学校,进入社会之后,他会依然会如此。 一个没有边界的人,就如同一个没有边界的国家,别人的"坚船利炮"就可能长驱直入,所以有边界这无比重要。 2、 力量 力量是什么,如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术语去解释,力量就是"攻击性",如果用通俗的语言去描述,力量就是竞争。 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成人),往往会太过于感性,太过于敏感,太过于软弱。他不敢和别人去竞争。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他的母亲从小就对他说,养他多么不容易,让他要听话,每当母亲说的时候,他会听的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哭,然后母亲会哄他。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和母亲离婚了,是母亲在含辛茹苦的抚养他,他很感激母亲,也很听话。 但是现如今他快三十岁了,依然没有谈过恋爱,工作也毫无起色,人际关系也很不好,这一切都让他很不好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没有力量的,在和别人的关系里,他没有力量去守住自己的边界,比如在面对别人的入侵和剥削,他没有力量说"不",想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对方看到他是软塌塌的,没有力量的,也会作罢。 3、 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一谈规则,很多人就会觉得疏远了,那其实不守规则这个社会是没有办法运转的。在关系中也一样,没有规则,关系中的个体就很难正常行事。 一个孩子的规则意识往往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习得的。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母子关系指向亲密与融合,父子关系指向疏离和规则。 一个孩子不守规则,就可能变成一个熊孩子,当然一个不守规则的孩子,他也可能经常哭闹,总是找妈妈。 那一个不守规则的大人呢?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最近各地出现的不戴口罩,不守防疫措施的人。 边界、力量、规则,一个人拥有这三种品质,他无疑会是优秀的。相应的,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品质,往往就会发展出很多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 所以建议父母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做好相应的配合,不要让孩子一直和母亲"共生"在一起,要让父亲加入到育儿的过程中来。 当然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只能是从专业的角度给出这样的建议,希望能对你养儿育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