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从互联网思维、图书馆组织结构再造、图书馆空间功能的延伸、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跨界融合等方面,来探析两者的融合路径,为实现传统图书馆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协同融合 今天的世界,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社会发展的新型业态。在互联网与图书馆创新融合视阈下,挖掘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将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一条新的协同发展路径。事实上,互联网的影响绝非是一项信息技术,而是一种思维、组织结构、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藉由互聯网来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文献及信息检索服务。面对这一新型业态,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开发图书馆馆藏资源,必然需要从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中,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一、互联网思维的转变是构建"互联网+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面对新业态,在构建"互联网+图书馆"协同发展体系中,必然需要从全局视野,审时度势,立足图书馆专业特点,来转变思维,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简言之,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兼蓄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平台思维。对于图书馆,传统的服务也是建立在书的基础上,但却是立足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的实物平台。互联网的全覆盖、全领域运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固定场域的点对点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越来越细的需求,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请求,超过了传统图书馆服务能力,在引入互联网技术时,需要围绕"互联网+图书馆"新业态,制定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对用户需求的关注,特别是用户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等等,需要从个性化服务中来打造图书馆服务新体验。互联网平台思维的确立,不再将单纯的书籍作为服务内容,还要融入技术平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各大网络运营商纷纷推出搜索引擎应用平台,从最大范围的拓展用户需求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开放、共赢。图书馆也应该借助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搭建融合图书馆数字化图书资源、网络化服务手段的新型服务平台,便于实现聚合用户、集中智慧、便捷服务的目标。当然,互联网需要联盟,需要合作共赢。对于图书馆,不能单打独斗,更要资源共享、深度协作,从图书馆联盟思维上,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或共享馆藏资源,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实现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共同推动图书馆新业态的发展。 二、组织结构的变革是构建"互联网+图书馆"的决策平台 俞敏洪提出"一切互联网的优势,都是效率的优势,一切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最后都是组织的问题"。组织结构作为影响企业效率的重要决策平台,其合理性、高效性决定了发展的前景与命运。图书馆行业在跨入互联网时代进程中,必然需要从自身的组织结构上,积极调整和优化,以顺应互联网思维需求,打赢馆藏信息服务战。确立了用户需求的第一地位,图书馆在满足用户需求上,就要关注用户的需求,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来更好地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服务水平。传统的部门化结构,将图书的采、藏、借、阅进行分类管理,虽然管理思路明晰,但用户却是被动接受服务。用户需求的变化日益多元化,图书馆在满足用户需要上,必然需要构建"倒三角"管理结构。如基层图书馆员在传统管理结构处于管理的底层,但其最了解用户需求,最具有发言权,且人数多,管理的范围广,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结构变革中的潜质。所以,通过"倒三角"结构,馆长处于"倒三角"底部,用户和馆员处于"倒三角"顶部,由顶部的用户、馆员提出的"决策源",传递到下部的部门负责人和馆长,来进行决策和执行,从而颠覆传统图书馆自上而下的管理架构。同样,在业务管理上,要减少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如打破传统领导、部门负责人、馆员、用户的层级关系,以制度来协同领导与馆员、负责人与用户等多种直接服务渠道。当馆员在服务用户中遇到问题时,领导可以提供建议,但馆员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发挥自身优势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非遵照领导安排进行固化服务;面对用户需求,无论是领导还是馆员,都应该采用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为用户释疑解惑,解决难题。所以说,"扁平化"管理模式,淡化了部门间的条框分割,也更能够发挥互联网优势来实现信息的收集、传播、共享、反馈,提升服务效率。 三、虚实结合是构建"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空间的功能再造 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要关注用户需求的特点,如图书借阅行为、习惯、方式等。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功能,以实体图书馆为基础,而现代"互联网+图书馆"空间,进一步拓展了手机、电脑、移动终端的服务需求,让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服务功能再造的有效途径。主要从四方面来再造:一是借助于虚拟技术来构筑知识学习空间。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书籍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平等、开放、便捷的知识学习空间,引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来构筑虚实结合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进行图书资源的实体化借阅,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媒介终端来获取馆藏信息资源。这些通过技术设备来识别、交互、传输、反馈的虚拟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优雅的学习环境,更为便捷的借阅服务,更为高效的学习途径。二是利用动静结合来打造信息第三空间。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开启了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服务的新时代,也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根据自己需要快速获取信息。通常而言,第一空间为用户家庭,第二空间为用户工作场所,而第三空间,就是彰显图书馆服务价值的随时随地。这种融入了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第三空间,成为彰显图书馆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三是为创客提供灵活、开放的服务空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图书馆也应该发挥其信息价值优势。依托互联网技术,树立服务用户理念,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存储空间,延伸至创客服务空间,让更多的创客能够使用图书馆资源。当然,对于创客服务空间的营造,要因地制宜,充分做好调研,运营成本核算等工作,制定合理的创客服务计划,提升服务效率。四是开创节能环保的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主题,也将成为改变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在空间功能的转型上,通过引入信息共享理念,突出节能环保,就是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转换为无形的网络信息数据库资源,在现有的实体馆舍基础上,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提升馆藏信息的服务能力,减少实体资源的浪费。 四、重构服务模式是构建"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核心 互联网、云计算、新媒体的出现,对用户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带来了深刻影响。图书馆,不能囿于传统服务模式中,而是要积极融入互联网,加快转型和服务升级,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价值。主要從三个方面来重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一是引入泛在化智慧服务模式。泛在化是随时随地存在,从现代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现了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化目标。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了实体图书向数字化的过渡,也让服务用户更加便捷。同时,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通过信息通道互联,可以满足任何时间、地点、任何方式的用户进行泛在化借阅服务。可见,泛在化智慧服务,跨越了实体图书馆、单一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界限,以时空的重构来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阅读需求,彰显了图书馆面向广大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优势。二是构建个性化营销服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挥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播价值。但在图书馆经营管理上,借助于互联网思维,来打造"互联网+图书馆"个性化营销平台。我们看到,"互联网+集市"成就了淘宝网,"互联网+旅行社"成就了携程网。这些典型的行业应用,也为图书馆开创个性化营销服务创造了条件。利用互联网,可以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用户数字档案,根据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定制图书服务内容,适时推送合理的图书信息和资源。同时,在个性化营销服务中,图书馆由被动走向主动,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个性需求,能够提前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推销"相关的信息服务,增强图书馆用户的活跃度。三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发挥互联网的线上交易优势,同样利用线下实体图书馆的资源载体。当下的美团、百度糯米、大众点评等团购消费平台,就是将线上购买或预定,联系到实地使用和享受。图书馆也可以引入O2O商业模式,构筑线上线下图书服务平台,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跨界融合是构建"互联网+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广泛运用,对图书馆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互联网+图书馆"协同发展,在坚守图书馆自身行业特色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模式,拓展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的知识优势。图书馆不能单纯地以书籍的收藏、整理、保存、传播为主,而是要通过跨界融合,发挥图书馆的学术成果和社会价值。同时,图书馆的跨界发展,必然需要从自身馆员素质水平上,加强学习,引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来开发贴近用户需求的馆藏信息网络服务软件,为各类人群提供满意、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芳."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6,35(08):42-48. [2]胡玉清."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发展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01):124-127. [3]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