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名校大学生为何也自卑


  入校时觉得自己很牛,进班才发现一半都是状元,另一半都是保送的,保送的还有文科生理科竞赛金牌的,学生会面试简历上不是主席都不好意思往上写,数着从小到大拿的奖填了一满栏……
  小军就读于广东某名牌大学,一直以来都以自己的成绩为傲,但进了名校以后,他却发现,自己除了成绩,什么都拼不过———不懂人际、没有才艺、缺乏实战经历……小军感叹,这些年来,除了成绩,并没有收获更多。
  如今,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社会对人成才的价值判断却比较单一,"唯有读书高"、"学历=能力"和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在这种价值取向的驱使下,中国的教育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回转的局面———孩子长期在教育功利化的影响下,缺失了发展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完整的成长过程被剥夺。
  误入北清的孩子伤不起?
  最近,网上流传咆哮体《误入清华北大的孩子伤不起》,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出北大清华名校生不为人知的心理感受:"入校时候觉得自己很牛,觉得自己小状元很吃香,进班才发现一半都是状元,另一半都是保送的,保送的还有文科生理科竞赛金牌的,学生会面试简历上不是主席都不好意思往上写,数着从小到大拿的奖填了一满栏。"
  "我觉得我把自己弄丢了,把那个曾经自信、积极、乐观向上的自己弄丢了。在这里,我觉得我只是一只小蜗牛,渺小而卑微。"
  "如果他们都自卑,那我们还怎么活啊?"———这是人们听到名校生自卑这件事时最常见的反应。事实上,身在名校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与不满。
  在大家眼中,身在名校的沈小军智商高,能力强,有前途。但在他自己的眼中,他不过如此,学业平平,社会工作平平,长相平平,家境平平,人际关系平平……周围的同学却都有属于自己的亮点,要么绩点年年4.0,要么是学生团体的风云人物,要么有着无与伦比的万人迷魅力。这一巨大的落差让曾经也是佼佼者的小军没有办法接受,甚至感到自卑。
  "其实我们学校好多同学在毕业时都会觉得,手中除了这所名校的毕业证,什么收获都没有,也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据了解,像小军这样表面光彩照人,内心自卑不满的名校生大有人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王教授对此做了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也有自己的弱势。很多学生在入学以前的环境中,习惯了做各个方面的佼佼者,到了名校,才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不同领域的有才华的同龄人,很容易在比较中丧失自信心。
  "成功做好一件事,哪怕很小,也会让人充满自信,这也关系到学生的多元评价问题。"王教授建议学生,不要盲目地和同龄人比较,尤其不应该拿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天赋和所属。和他人竞争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和过去的自己比可以让你看到进步,产生动力。好好利用大学的时间学习,把擅长的事情做好,当你成为一个小领域的专家,就不会自卑,这是许多人的经验。
  "如果孩子的上进和努力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认可,那么他就自信多一些;如果他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老师的标准,那么孩子就自卑多一些。"新浪优秀育儿博主植竣妈妈认为,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孩子努力与否,而是父母和老师的标准值是多高。
  学校
  成绩好才是真的好?
  最近,学生因为成绩好坏遭遇不同对待事件频有发生,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被迫佩戴"绿领巾";包头二十四中初二初三成绩前50名以及进步快的学生可以穿"红校服";无锡某小学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拉去医院验智商;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长期以来,成绩、名次已经作为学校评价"好学生"的主要标准。
  "每次考完试最怕老师在全班读成绩,考不好的话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回到家也少不了一顿骂。"今年上初二的贾俊坦言,自己不怕考试,就怕老师在班里按分数高低排成绩,班里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和自己的爸爸是同事,父母总要把她的学习成绩与他们比,如果排名落后脸便拉个老长。
  搜狐网的一项调查显示,23.87%的受访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和淘汰",有68.19%认为是"现行教育评价考核机制被扭曲。"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认为,在家长特别注重孩子上学问题的中国,一个学校的升学率成了家长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如果升学率太低,家长则不会选择这所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而选一个升学率高的重点学校。残酷的现实使升学率成了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要想办法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搞上去,无论是戴绿领巾去侮辱刺激、还是穿红校服去显摆。
  "我们的教育目标要求的是‘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用单一的考试方式来评价,这是很荒谬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陶德清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走向宝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只要尽自己的能力达到最好的状态,就算是成功。陶德清建议,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促进每个个体有特色地发展,而不是过分理想化地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必须体现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做出多维立体的评价。
  "学校不得不看重成绩,家长自然也就会产生‘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到了孩子身上,好成绩也成了必然的要求。"广州某重点高中杨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在功利思想的裹挟之下,现在的教育常常只管如何教书教出好的学习成绩,而不管育人育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孩子真的"不能输"?
  家庭
  进入重点高中没多久,冯女士发现,女儿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名校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这里的老师也不像以前学校的老师那样关注她。"期中考试,岚岚有门功课的排名班里倒数。一下子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岚岚怎么也接受不了,她开始不愿去学校,怕见任课老师,甚至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
  "站在这类孩子背后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植竣妈妈认为,其实这里并不是别人强不强的问题,而是父母给孩子的暗示和期望就是要他们科科都得强,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自己什么都应该比别人强,只要没冲到第一就是失败、就是输。"孩子是果,父母才是因。"
  对此,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肖红珍认为,除了学习,孩子还有别的能力,不要把孩子作为标准件来制造,学校的应试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分数不是唯一的追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者天下同心。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更重学习成绩"偏移。共青团云南省委一份调查显示,"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比例最高的是"学到知识",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3%。家长对"好孩子的标准"的回答前3项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50%;"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长要求孩子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
  "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不会做这样的选择。"12年前,由于爸爸认为"必须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才会进步",carmen选择疏远和自己从小玩大的好朋友,自此以后潜意识里会抗拒和成绩不好的人交朋友。工作后的carmen发现,"成绩好不代表就是一个正常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往往在情商知识等方面存在着缺失。
  杨老师认为,这样单一的评价体系表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不重视孩子全面发展,使得未成年人从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如不懂关心他人,甚至为了成绩不择手段。由于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过高,往往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扭曲孩子的人格,造成孩子厌学、逃学,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系统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校老师传授,但情绪智慧的发展则主要靠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家庭环境以及亲人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陶德清认为,家长首先要自己摆正心态,不要让孩子活在"不能输"的暗示之下。陶德清建议,家长可以降低自己的身段,与孩子处于一种"平视"的关系,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完整的成长≠完美的成长?
  "世上只有分数好,高分的孩子像块宝",当学校单一地以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体系,当家长单一地依赖学校教育体制,孩子就会单一地以这种体系为基础进行发展。长期在这种单一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不会有缺陷呢?
  "由于在学习和成绩上投入过大,导致孩子本身的其他素质不完整。"杨老师指出,在教育功利化的大环境下,学生为了得到肯定必须想方设法成为"好学生",而成绩好坏就是评判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如同只有躯干没有四肢的人,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正常的。"
  上海某女大学生课余时间跑去援交,理由不是缺钱花,而是想要寻求刺激放松心情;广州某重点高中高三男生向来成绩名列前茅,在高考前一个月竟然每天彻夜不归,不是为了补习,也不是为了做作业,只因网瘾难除,家长老师多番劝说无效。看似不一样的心理问题,却有着同样的诱因———单一评价体系下情商教育的缺失。
  中科院心理所的高文斌博士认为,大部分"好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一直处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中,当他们进入大学或进一步社会化时,遇到大量心理困难,很容易发展成为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一个做人都做不好的绩优生,文凭再高也会遇到处处碰壁的局面。"植竣妈妈一直很强调孩子的多元发展,她认为目前教育评价体制单一,但是社会已经是多元化的社会了。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还在用单一的成绩去要求孩子,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何谓完整的成长?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认为,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龙浩在高一进校时成绩在班上还属于"甩尾巴",现在的他不仅获得多项发明成果奖,还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他当时的班主任在他毕业的时候说:"成绩只是评价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还有很多能力和素质比成绩重要多了,你要相信自己,你在很多地方都比别人强。"龙浩坦言,事实证明,还有很多东西比成绩重要,但当你处于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当中,全面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才是一个正常人成长的环境"。
  网言网语
  在成绩面前,
  家长要"冷处理"
  @猪仔老豆:作为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求学不是求分数"的观念,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能一竿子打沉,应该想办法启发孩子,孩子自己也有强的地方,成绩不好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孩子。家长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这样表现:成绩好就高兴,成绩不好就生气。就是所谓的"冷处理"。
  @妈妈咪啊:我家孩子成绩挺好的,一直都不需要我担心,但我会经常跟孩子说,成绩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能说明你学习上有下功夫。孩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跟孩子这么说:"每一个人都有头、躯干和四肢,少了哪一部分都不行。"得让孩子有这样一种观念,成绩和名次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小屁孩:以前我的爸爸妈妈就跟我说,要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这样才不会学坏。于是,很多好朋友都被我"淘汰"掉。将来我有了下一代,绝对不会跟我爸妈一个做法,我会跟他说,交朋友要看人品,不是成绩,人品不好,成绩多好都是虚的。
  @深白色:在中考、高考面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屁话。全面发展,"德"放在首位,但学校全副心思搞智力,谁还有心思管学生的"德"?更别说学生自己了,完全就是被教育成一个考试的机器。
网站目录投稿: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