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成了领头羊 2、龙大烈火燃 3、来了工作组 4、七一六反扑 5、顶着风浪上 6、龙大造反了 7、成立战斗团 8、潘复生上阵 9、保守派出笼 10、智斗八八团 11、第一次夺权 12、九七大反复 13、"三军"被推毁 14、龙大被夺权 15、造反派整风 16、冰城卷狂飙 17、崔钢出山头 18、造反派班长 19、跟潘、王合作 20、东北新"曙光" 21、经验被推广 22、全省一把手 23、崔钢逼让位 24、潘复生当家 25、造反派分裂 26、崔潘汪蜜月 27、炮轰派造反 28、围剿对立派 29、山下派静坐 30、镇压反对派 31、崔潘翻脸了 32、省革会批崔 33、找中央评理 34、艰难的谈判 35、秋后来算账 36、捍联总行凶 37、反右倾战略 38、清查五一六 39、潘复生倒台 40、尾声 一、成了领头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1967年1月,在这个最寒冷的季节里,中国东北边陲的h省成了中国文革中第一个夺权的省级单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合法有效领导全省人民的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在文化大革命的隆隆炮声中,几乎一天之间被推翻、被夺权。一些造反派头目成了封疆大吏。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中央文革称之为"东北的曙光"。而第一个给h省送来一丝"曙光"的是著名造反派头头羊崔钢。 崔钢何人也?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如何造反起家的?下面将从头说起。 1966年夏天,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这就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央【5、16通知】一传达,大学就乱了窝,大学生首先上阵,成了革命的闯将。在神圣的大学校园里,大字报铺天盖地,"打倒"的口号声震天响,到处是神情严肃的人,到处是斗志昂扬的场面。大学首先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主战场,大学生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 在h省省会哈尔市的龙江大学,从5月上旬起,就开始停课闹革命了,大学生们再也按奈不住,在校园里横冲直撞,贴出了张张大字报,炮打所谓的"黑帮"。起初,在学校里,由校党委直接领导师生开展运动。他们按照57年反右的做法,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楸出了一批黒帮,组织师生进行揭批,通过大小会和广播、黑板报,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批判文章。在教学大楼和校办公室前面的校道上,大字报栏密密麻麻,人流如潮,成了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傍晚,天空撤下了片片白云,一轮皎洁的明月,急急匆匆地穿过云波。大学生崔钢昂首阔步地走在校区的中央大道上,他兴冲冲地向校党委文革办公室走去,一批文革积极分子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研究斗争新的"黑帮"分子。 崔钢,二十多岁,一个典型的南方人,他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但步伐坚定,精神焕发。他那黒里泛红的圆脸上,两道剑眉又粗又浓,双目象嵌着两颗宝石,闪闪发光。他是龙江大学政治系四年级学生。 在运动中,学校里的政治系首当其冲,势头很猛,样样都走在政治运动的前面。这是因为,政治系里的大多数师生出身工农家庭,苗红根正,他们最听党的话,最听毛主席的话,有极大的政治热情。另外,他们是学政治的,对政治问题有很高的敏感性。 崔钢是政治系四年级班里的学生干部,又在社教中入党,刚刚转正。他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说善道,工作热情肯干,样样走在前头,被校系领导看中,用作炮筒,他本人也乐作前驱,充当炮手。于是,学校里召开的批判黑帮大会,市里召开的批判三家村大会,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经常被校系党组织指名派去参加或是在大会上发言。崔钢一时成了龙江大学的知名人物。 崔钢还是班里的党小组长,根据党支部的意见,他要共同参与班级的运动领导工作。在班里还有两名调干学生,一位是魏星学,是班长,一位是李长厚,学习委员。他俩跟崔钢观点一致,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同学们很信赖他们三个人,他们成为学生中的领头羊。 1966年6月1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在全国点燃了文革的烈火,文化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人民日报的鼓噪下,在中央文革的挑动下,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学生,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造反精神,在全国范围内被激化了起来。青年学生们从心眼里认为当前的政治斗争是一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斗争,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这样,热血的青年学生起来揭发校党委的问题,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的口号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文化大革命在青年学生的带动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崔钢他们高唱着"造反有理"的战歌,在文化大革命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再也没有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