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余江的妈妈亲自来找我了,我安排她在会客厅商谈,暂时没有告诉余江。 "胡老师,您昨天的一席话,让我反思了自己,也和同事交流了教育孩子的事情,还是觉得,亲自来找您比较合适。"余江妈妈语气诚恳,看来没少反思。 "好吧,既然您特意赶来,一会还要去上班,那我们就长话短说吧。"我冲了两杯果汁,然后在余江妈妈对面坐下。 "不,我请了一天的假。"余江妈妈吗说,"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耽误您的时间?" "不碍事,孩子们都在学习,我们分了好几个学习小组,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直觉学习能力,以及融入集体的能力。每天这个时候就是自学的时间,"我说,"辛苦您跑一趟了,那我们就来聊聊余江的问题。" "是啊,每次他偷了别人的东西,我都会教训他,可是,不是怎么了,他变本加厉,居然到超市里去偷,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超市的人把我训了一顿,还报了警。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余江妈妈唉声叹气,"我确实拿他没办法。" "您的艰辛我可以理解,但是,先把事情的经过捋一捋,找到错误的根源,再从头到尾思考一遍,也许,您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咱们有苦尚可倾诉,孩子呢?他一旦关上心灵的窗户,任由叛逆思想发酵,我们再想沟通,已经很费劲了。所以,沟通,要从第一次犯错开始。" 我耐心的开导,余江妈妈若有所思,看着面前的果汁出神。 过了一会,余江妈妈说:"我也细细琢磨,我们的矛盾仅仅是因为我打了他,他要面子,反感我吗?我也发现了我自身的问题,就是对孩子情感上的亏欠,就像他爸爸欠我的一样。……扯远了,还是说正题,我只想着努力工作,给余江最好的条件,殊不知,忽略了他的想法,胡老师,我现在努力改变,还来得及吗?" "可以,只要肯反思,一切都来得及。" "好,我要从哪里开始改变?"余江妈妈拿出纸和笔,像听课一样准备记笔记。 "先从沟通和陪伴开始,再解决矛盾,我分析了整个事情,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每一次产生的矛盾貌似微不足道,其实,亲情已经渐渐疏离,原本就缺失亲情的关怀,仅存的一丝对家的眷恋也渐渐疏离。培育孩子不上心,等于养花不施肥,别指望花盆里能有一片锦绣。 刚才讲到陪伴,陪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伴,才是体现温暖意义的关键。伴,就是伙伴,同伴。只有用心的伴,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陪是什么?就是在家待着,做着自己的事,让孩子看见妈妈今天在家。孩子会认为,哦,妈妈今天累了,不去上班。其实,这样的意义不大。 陪伴的意义得不到体现,孩子依然缺爱,并不是需要我们把孩子背着,搂着。陪伴的意义在于交流,聊学校的事情,聊有趣的事情,商议着星期天去哪里郊游,闲暇时候去散步,把缺失的情感慢慢拾起,您的艰辛,孩子慢慢会体会到,也许,他会对您说,妈妈您不要太辛苦,只做一份工作就可以了,您太拼命,我看着都心疼。 您工作中的艰辛和不易,产生了对生活的抱怨,这样对他也有压力,总觉得一切都是为了他。压力下面,有的人会默默努力,绝不辜负父母的艰辛;有的孩子则认为,自己就是个负累,所以会自负,一蹶不振。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父母。 再来说缺失温暖,缺失温暖,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体谅,只有由着性子盲目地不断索取。什么是快乐?物质的供给一旦大于关爱,这叫教孩子怎么享乐,享乐并不是快乐。" "我会尝试着沟通,"余江妈妈感慨说,"今天要是不来见您,我一定会错失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谢谢您了,胡老师。" "不谢,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您说。"余江妈妈合上的笔记本又摊开。 "就是以后不要在余江面前提小偷两个字,凡是所有能打击他自尊心的词汇都不要提及。尊重是彼此的,想要获得对方的尊重,首先要做到尊重对方。" "好的,我记住了,再次感谢胡老师。"余江妈妈朝我深深鞠躬,"听您讲的道理,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我造成的,我一定会注意我的言辞和行为。" "很好,大道理一堆,光听也没用,贵在行动。" 余江妈妈走的时候特意去见余江,在操场的一角,喷泉边,余江埋着头,双手互绞,他妈妈对他说着话,他就是没有抬头看一眼妈妈。 两个人就这样坐在台阶上,余江妈妈的手搭在他头上,把她的慈爱通过手心的温度传递给儿子。又似乎在感悟她的行为究竟给儿子带来多少伤害。 余江慢慢扭头看向自己的母亲,站起来面无表情地走开。 余江妈妈离开机构的时候,余江站在图书馆窗帘后面,望着母亲的背影,咬着嘴唇,就那样看着,直到母亲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外。 我有意无意走到书架旁,拿了一本书,坐在桌旁。 "胡老师,"余江走过来,站在我身边,对我说,"我妈妈来看我了。" "哦?很好啊,你干嘛不高兴呢?"我假装不知情。 "她说了会在每个星期天在家陪伴我,可是,我很想让她只做一份工作,不要太辛苦,我该怎样说呢?"余江内心的纠结都表现在脸上,沉默半晌,最后说,"算了,她爱怎样就怎样吧,我都无所谓了,她又何必试图挽回失去的东西。她这样做就是多此一举,她图什么?她认为讨好一个被她伤害的人,会比说出令人寒心的话那样容易吗?" 我把手搭在余江的肩膀,余江的话令我惊讶:"妈妈说了会在星期天在家陪伴你,那就是说,她想好了,就只做一份工作,这样就有时间陪伴你了。她不可能抽出时间做兼职,又要上班的情况下抽时间陪你,她可不是超人,她是你妈妈,柔弱的女子,也需要休息。但是呢,抚养孩子是作为大人的职责,一辈子都不可能改变的神圣使命。她决定不会再忽略你,所以,余同学,你享福了,你的妈妈觉悟性太高了,你应该向她学习。" "觉悟?"余江表情变化丰富,一脸茫然,"什么才是觉悟?" "觉悟就在你和妈妈相处的过程中找吧,我现在说一箩筐也是废话,主要看你的了。"我不是在卖关子,确实有些事不是我们说一堆大道理就能点醒一个迷糊的人。 余江试探性地问我:"胡老师,我妈妈是不是找过您了?" 我点头说:"嗯,我们聊了一点话题,她主要就是来看你的。" "哦。"余江冷漠地沉吟。 …… 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月光下的世界一片朦胧。 我睡不着,不知怎么回事,我和以前一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陷入思考。连做梦都会梦见有人和我探讨家庭教育的课题。今晚又像以前一样,我在梦中清醒,大概是梦里得不到的答案,现实中寻找一样,我接着梦中的话题继续思考。 我反思,在考虑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上,我们把大多数的问题都放在家长身上,难道,家长真的做错了什么?辛苦付出引来责怪,这叫所谓的出力不讨好吧? 对于过去的调解方式,我是大人小孩一起做工作,方能达成一个共识,朝着一个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去发展。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不禁郁闷,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为什么结果就是矛盾的产生? 换一个角度来看拍巴掌的说法,如果相互理解,共同付出,拍出来的声音就是美妙动听的音乐,那是我们在为达成共识,共同迎接美好时刻而击掌喝彩。 一句话,都是双方的思维能力有差异,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各持己见,所以,两个巴掌拍在一起,矛盾就出来了;一个巴掌在挥舞,另一个巴掌置之不理,矛盾就越深了。 对与错,换位思考,答案自然一目了然。相互理解,拍在一起的巴掌自然就成了握手言和。 面对面沟通,无伤大雅,可是,为什么孩子情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愿意和家长诉说心声?导致最后事态越来越严重?情愿背负后果,也不愿沟通? 只能说,孩子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没有信任,诉说毫无意义。 余江的事例就说明了一切,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他是小偷,无心之言侮辱了他的人格,践踏了他的自尊,妈妈对他来说,已经透支了所有的可信度。和她仅仅保留的就是可怜的一点点血缘关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心理问题,是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下引起的,然而,妈妈认为给他富有的生活就是对他最好的补偿和关心,重心都放在如何让他比其他人更幸福,这种幸福建立在物质的满足上,这些都是妈妈的自以为是。 而余江,在空虚的掌控下,完全没有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孤独只能让他心生怨恨,做出愚蠢的事情报复妈妈,想以此引起妈妈的注意,得到关怀,结果,妈妈非但没有意识到他的反常,反而加以责怪,甚至打骂。几句难听的话和重重落下的巴掌,把余江满心的期望化作泡影,怨恨的根使劲扎进泥土,怨恨之藤蔓延成繁枝茂叶。这就是后来的变本加厉。 想让余江改掉坏习惯,唯一的办法还是还他一个温暖的家,通过沟通,解决一切怨恨的根源。 这一切,我会参与,啰嗦的道理只相当于教科书上的理论,远远比不上实际行动带来的效率来得快。我要做的就是让大树更伟岸,让树苗找到生长的方向,向着参天大树的趋势生长。 另外,肖博霆也是块心病,在余江改变的过程中,我只希望他不要再给余江灌输仇恨,他的刺激只会让余江苦恼,更加自卑。 我不想在余江改变的时候肖博霆再次成为导火索。 我决定了要找肖博霆谈谈,具体谈什么,我还需要酝酿。 对面的床铺上,杨建飞翻了个身,对我说:"胡老师,还不睡吗?" "想睡,睡不着。杨老师,您果然明察秋毫,知道我没睡着。" "哪能不知道,你每隔几分钟翻一回身,什么事让你辗转难眠?"杨建飞八卦起来,"哦,对了,你还没成家吧?" "这个和我睡不着没关系吧?恩师哪,恩人哪,别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好吧。"我在黑夜里翻着白眼。 "我是说,成了家就知道教育孩子的痛苦了。"杨建飞纠正说,"对于教育孩子,我们没有亲身体验养育孩子的经历,就只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口若悬河,教育孩子,就得先体会做家长的苦,让孩子深感家长的不易,用正确的态度体会感恩的意义,教育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哦,懂了。"我说。我吁了口气,"以为杨老师要给我介绍对象呢。" "你那么英俊潇洒,还愁没姑娘看上你?我看是你还没有考虑个人问题罢了,"杨建飞话锋一转,"我有个堂妹,单身,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心理学,有机会介绍给你认识可好?" "我就说嘛,杨老师哪有心思和我一本正经研讨教育?合着是说媒来了。" 杨建飞笑了:"我只是说介绍给你认识,你非要说我给你说媒,我能有什么办法?好了,你既然要说成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事情,我就当你是认真的,约个时间,见见面,对于教育的问题,有她在,你如虎添翼,何乐不为?" "哎呀,恩师就是恩师,黑灯瞎火的,都能看得出我表面的苦恼,在下佩服,我确实需要一个同行给我灌输新的思想。"我不得不甘拜下风。 "胡老师,言归正传,"杨建飞突然严肃起来,"班里有个学生叫刘岩,你还记得吧?" "刘岩,我知道,逃课,一个学期几乎只有半个学期是在学校,严重的厌学,"我神经绷紧,忙问,"杨老师,刘岩怎么了?" "逃课成了习惯,居然在我眼皮子底下想翻围栏离开,还好我发现得早,在他爬上围栏的时候,阻止了他。我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呆在这里,总有学校的感觉,他讨厌学校。你说,学习困难症犯了吧?"杨建飞说。 我伸伸懒腰,揉揉酸痛的脖子,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说:"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正想着解决余江和肖博霆的事呢,现在又来个新问题,不过,急不得,一个一个来,这几天,您可要盯紧刘岩,别让他出什么意外,我会及时找他沟通,想要让一个厌学的学生拿起书本,得有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得看他的理解程度。" "是了,只有我们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们走上正轨。" 我想起了我的老爸,他上学的时候也爱逃学,但他不是厌学,他是好学生,逃学的原因令人感动。 据我之前的了解,刘岩,家境殷实,父母知书达理,在情感上从不亏欠他,家长还踊跃参加各种亲子教育活动,对他各种关心。他家更是家风严谨,父严母慈,按道理这就是人人向往的家庭风气,为什么刘岩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我记得在一次教育座谈峰会上,我见到过刘岩的父亲,对于家风的概念,他还上台发表个人见解呢,他说的话我都记录下来,现在都能背诵。他说:家风就是传承道德规范,为人之道。生活作风正派,家风优良,家人共同成长,才能出类拔萃。一个家庭的优良作风,会逐步影响到周边的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风气。一个社会风气正派的国家,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还引用了形容家风的名言警句来当作立身做人的准则,我依然记得他说的话。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刘岩的父亲一身正气,母亲更是贤惠,家庭和睦,可是,刘岩干嘛要逃学? 所有的困惑像一道谜题,我彻底被难住了。 我开始推测刘岩逃课的原因,一般逃课,一是不爱学习,二是讨厌学习氛围,三是家教过于严格,越管越叛逆。 对于家风严格,会出现家长要求过高,孩子努力了仍然达不到要求,索性不学。把严格用力过猛,就成了苛刻。 苛刻的程度超越了孩子能承受的范围,打压孩子的自信心,在优秀的父母面前,自己就是个弱者,弱者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失去追求的动力,学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具体,刘岩逃课的原因是不是这样的,只有进行家访后才能得到答案。 "我觉得我们搞教育的,就跟大夫一样,面对每个不同的问题,像诊断疑难杂症一样,找到病因,方能对症下药。" 我以为杨建飞睡着了,没想他冷不丁的感慨吓我一跳。 "是呀,不下功夫,误诊了就会毁掉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就像人家头疼,你给人家做盲肠手术一样,没给疼坏,也被气坏。" "你的感慨比我的深刻,还通俗易懂。"朦胧的月光里,杨建飞朝我竖起大拇指。 "杨老师,快别打趣我了,什么感慨啊,只是心里话而已,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养足精神,才能应对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也对啊,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得多休息,不打扰了,睡吧。"杨建飞拉了下被子,背过身去。 "可是我还是睡不着。"我郁闷,苦恼。 "我也睡不着,再聊聊?" "也好。"我说。 只有这样了,聊天总比一个人胡思乱想好。 "杨老师,要不是您当年的开导,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讨生活呢,说实话,那时候,我已经决定了,既然出来,就不再回家,是您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深感愧疚,因为愧疚,我才理解了我的父母,才毅然回头。" 杨建飞把胳膊枕在脑后,侧过头来看我,说:"我当然记得我当时给你说了什么,我说:因为有你才有家,家里有你,有父母,才叫完整。你知道吗?家好比一件毛衣,你离家出走的那一刻,已经拆开了线头。你拽着线头越走越远,拆毛衣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你义无反顾的决定,等于拆了自己的家,因为你的任性,父母无家可归。回去吧,父母需要你。 我还记得你梗着脖子瞪着我,认为我是你爸妈请来的说客。" 我说:"我还记得,我当时倔犟地要下车,您急了,拽着我的胳膊,用质问的口吻问我:为什么不回家?凭什么不回家?父母付出艰辛就是为了保持家的完整,尽管他们对于家的维系方法一片迷茫,但是他们没有错,你也没有错。普天之下,家家如此,每个人都在迷茫中打拼,迷茫之中需要相互扶持。而你,当了生活的逃兵还这么理直气壮,我今天不把你送回去,我就不叫杨建飞。 我当时就很害怕,但记住了您的名字。" "怎么?要等到将来找我报仇?"杨建飞笑了。 我的脸一阵灼热,自我开脱说:"叛逆的人都是那样的,分不清好坏,总把好心当做驴肝肺,"然后有恢复一般正经,"后来,我还偷听了沈复兴教授的讲堂,学到一些宝贵的东西,结合您教导我的话,我开始反省,我们家的气氛融洽了,我也爱学习了,我考上大学之后,突然有一天想起您的名字,我就想,我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是恩人把我从迷途中拉回正轨。" "没想到,没找到我,我自动出现在你面前,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 "还真是,听到领导说新来的教官的名字十分耳熟,我一阵狂喜。但是,还是过了几天才见到您的庐山真面目。" 杨建飞没有说话,我才两句话的功夫,他就传来轻微的鼾声,睡觉如此神速,也许是在部队上炼成的。 我自讨没趣,拉了被子盖过头顶,强迫自己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