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也称拐子,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酒泉各地高跷高度不一,低至数寸,高达七八尺,一般以4尺左右高度为多见。 酒泉高跷表演,分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文高跷主要侧重于"扭"和"踩",武高跷则侧重于表演特技。 高跷表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主要是表演特技。酒泉高跷表演,有磕拐、碰拐、背拐、跌拐、跳桌、翻跟头等技巧动作,而且还有抬二节、抬三节及坐抬、立抬、组合抬等高难度抬法,并能构成"马拉车"、"过天桥"的造型。高跷表演中,还有三人合踩的四只跷,四人共绑五只跷的"连腿高跷",表演时要求表演者之间配合默契,表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但有相当大难度。还有的高跷,边扭秧歌步,边变换队形,然后进行评说和演唱,叫做"高跷秧歌"。还有的在腿衔接处拴上小铃铛叫"铃铛高跷"。 踩高跷表演时,表演者伴随着铿镪有力地锣鼓声有节奏地变换着不同的队形和花样。酒泉踩高跷表演的人物内容丰富,有《铡美案》、《苏三起解》、《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八仙过海》,还有工人、农民、学生、商人等各种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