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秧歌子"。是流行于酒泉肃州区、金塔县一带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它有说有唱,载歌载舞,颇受群众喜爱。 酒泉"地蹦子"历史悠久,是当地社火中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也是重要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酒泉肃州区分为泉水片(泉湖乡、银达镇、三墩镇、铧尖乡,即用泉水浇灌田地的地区)和洪水片(金佛寺镇、东洞乡、清水镇,即用山上雪水浇灌田地的地区)两大类。 泉水片的"地蹦子"装扮比较简单:由四个鼓子(青年男子)、四个拉花(青年女子)、四个和尚(少年儿童)、一个膏药匠(老者)、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18人组成。洪水片的"地蹦子"除泉水片的"地蹦子"装扮的人物外,再加一个春官,两个皂隶,两个中军官,四个棒槌娃,四个竹马子,还有装扮八仙过海的人物,角色少时26人,多时达40余人。 地蹦子表演时,鼓子头戴鸡冠帽,身穿红裤褂,腰系白色或蓝色短裙,肩挂腰鼓,边跳边击。花姑身穿红绿袄,系花裙,手持小铜锣,边走边敲。棒槌头戴和尚帽,涂花脸,穿花袄,腰系开裆裙,各人手持霸王鞭、担子槌,边走边击。傻公子头戴相公帽,身穿长衫,足蹬厚底靴,挂长须,边走边扇衫襟。丑婆子身穿大花袄,大麻脸,一手摇扇一手提帕,一身丑态,边走边扭。表演时有犁铧尖、三盏灯、四盏灯、九连环、四马攒蹄和蛇蜕皮等七十二种花样,称"七十二场"。表演一场后,由膏药匠唱一段或数段赞誉之词,祝福人寿年丰、全家和睦,继而再跳,循环往复。有的社火队外场还加饰大头和尚和柳翠表演相互嬉戏的情景。 地蹦子的跑跳花样有20多种,现在通用的花样有: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二环套月、四门焚香、四门斗地、四门拧钻,太子游四门、拜四门、五福梅花、八卦篡丁、九连环、十枝梅、蛇抱九蛋、黑虎掏心、八角茴香、九斤葫芦、盘肠儿、蒜瓣子、龙摆尾、蛇蜕皮、剪子股、月扎墙、虎豹头、云转子、卷心子、白马分鬃、霸王观阵等。 此外,酒泉地蹦子还有音乐器材的选择和表演时间的长短。主要乐器是大鼓、铜锣、铜镲、小铙和花锣(拉花手中的小锣)。这几种简单的乐器演奏出了酒泉人民豪放、刚健、勤劳、勇敢、睿智的精神风貌。社火队的表演由各自不同的花样搭配和组合来决定时间的长短,最短的有20分钟,最长的有1至3个小时不等。 说唱兼备、歌舞并存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说唱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对神灵祈求和对官府褒贬期望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快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和颂扬吉利的;也有说唱古诗词的。大都即兴赋诗,现编现唱。春节一到,由会首召集群众代表于正月初三上庙商量办社火。 活动时间一般从正月初五日到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正月十五日社火一定要在庙里落鼓,由众人商议农历二月二、五月十三是否再闹,然后才彻底收场。地蹦子的表演程序,十分严密。 首先是表演前的请神。这种仪式,通常都由会首(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和他的助手(妻子或嫡传徒弟)很虔诚地秘密进行,绝对不允许外人知道,否则,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据当地老艺人讲,有时在排练过程中,有的演员出现动作不到位,经多次反复努力训练都达不到要求的效果。眼看演出时间一天天逼近,所有人都很着急,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当天夜晚或者清晨,会首就悄悄带供品、香三炷、表三份和神位祭拜一下。第二天,那个演员就会莫名其妙地轻松掌握要领。这是一种很神奇的现象,就连会首自己也说不出其中的奥妙,但他坚信是神在暗中保佑他们,据说这位神秘的神仙叫"庄王爷",他只是一位小神,专门掌管人世间的戏剧类工作。 其次是迎社火。正月初三,由会首带队,在太阳升起时一路锣鼓喧天来到邀请社火的村庄。等待表演的人家全家人都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将每个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在堂屋摆好供品和香炷,穿戴一新,按长幼站好,恭敬地迎接社火。在鞭炮声中,会首在主人家的堂屋拜过三拜,讲一些吉庆的话,然后根据主人要求画表、驱邪、给孩子画脸、涂红。同时,院中锣鼓声震天,社火表演一派繁忙景象,院内外也挤满了围观的群众,热闹非凡。 接着是送社火。当社火在一家表演完毕后,主人要上前答谢大家,并将准备好的糖果、瓜子、香烟、烧酒以及红包一齐交给会首,相互表达谢意。主人全家送社火出门,到另一家继续表演。就这样全村人总是跟随社火队挨家串户,把社火迎送到最后一家,直到送出村口很远,似乎还祈盼明年的今天,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最后是送神。在鞭炮声和锣鼓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热热闹闹的社火表演接近尾声。"请神容易,送神难",会首又秘密拜谢"庄王爷",感谢他对演员们的保佑,对老百姓的保佑。社火便卸了家伙,等待来年的又一个正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