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情欲冷淡无性浪漫蔓延至日本


  冷淡的日本男女
  自从四年前与男友分手后,28岁的东京作家安田美姬已经单身一 段时间了。前段时间,她去相亲了,与对方见面的第一印象很好,很期待与那个男生的约会。但当他们约会到了一家海滨酒店之后,她的情郎居然要了两个房间。整晚安田美姬都期待着情郎的敲门声,但半点声响都没有。为此,她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像安田美姬相亲对象那样的表现并不稀奇。2006年11月,日本的AERA杂志在一篇报道钟点情侣房生意锐减与安全套销量下降的文章里,就向公众呼吁:年轻人,不要恨性。在好些西方发达国家劝青少年禁欲的时候,似乎只有日本才鼓励青少年与性亲密接触。当然,这与西方的性解放运动是两码事,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性爱无精打采,他们发觉,爱情令人疲倦厌烦,谈恋爱是一件痛苦异常的事,更不用说带有沉重责任的性与婚姻了。
  在现代的日本,男人再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女友身上,特别反感的是购物。而与前辈相比,当代的年轻女性受到较好的教育,见多识广,对在25岁之前结婚的传统嗤之以鼻。传统对此也宽容了许多,不会横加干涉,这也是她们我行我素的重要原因。
  令人吃惊的是,在没有爱情、婚姻与性的日子里,男人女人各自各精彩:女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抢购流行服饰,品尝各地的小吃美食,乐而忘返;男人则在下班后呼朋唤友,夜夜笙歌,夜不归宿。
  重重危机
  责任的沉重以及非爱情生活的诱惑令日本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避而远之。上一辈的恋爱、结婚、性爱、生育的生活程式在他们看来已然陈腐。尽管结婚率低、生育率低,但欧美国家年轻人的爱情、同居乃至性爱却一点都不少。日本年轻一代在婚、性、育上的全面颓废预示着严重的国家、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婚姻方面,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5年的调查,日本人推迟结婚的时间,拒绝同居,登记结婚的人数已经连续三年下降。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在24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54%至今仍然是单身,该比例在20年前只有30.6%,35岁到54岁的女人有51%没有结婚的打算。
  结婚的人少了,新生婴儿也随之减少,总人口减少。日本总务省2005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日本新生儿童只有110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1.32个孩子,远远低于2.08这个保证人口均衡的数字。
  性爱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甚至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2001年,安全套生产商杜蕾丝对4 1个国家共31.7万人做的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排名最后,每年只有45次,远远低于以134次排名第一的希腊,甚至离全球平均水平的103次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据A职A杂志报道,1993年,日本安全套生产量开始下降,到2005年已经下降了40‰从2001年到2006年,日本情侣酒店的入住率下降了至少20%。而且,越来越多的情侣酒店不为谈情说爱,它们被改装成娱乐场所,成为最便宜的唱卡拉0k和玩电子游戏的地方。
  传统的远去与女性的崛起
  日本男人是工作狂,每天都很晚才回家,就算下了班,他们也不愿意回家,必须等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去,给人一种很忙碌,很有作为的印象。日本女人则留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小孩。如果家里有坏小孩,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坏母亲;如果丈夫发生婚外情,那是因为他有一个坏妻子。这是传统日本的家庭分工与责任模式。
  五年前,还是大阪井田广告公司行政职员的恩田美子取消了结婚的计划,原因是她的未婚夫要求她放弃工作,回家当全职太太。日本男人在向女人求婚中常说的是:我希望你以后为我做饭。现身为行政总监的恩田美子说:"日本男人不可能改变,永远都不会因为女人而改变。"日本人的婚姻很稳定,即使同是发达国家,日本的离婚率也一直比西方低,因为他们结婚很多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孩子,而且日本女人比西方女人要顺从得多。但是现在,日本的离婚率也开始上升,日本女人不再逆来顺受了 。女人与丈夫离婚很可能只是男人拒绝帮她打扫房间或者不愿意带小孩,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据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日本的离婚率从1990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2.3‰,尽管比美国的4‰低,但这是因为日本人结婚更少的缘故。
  日本男人在女人的崛起下受到强大的压力,女人的自信让他们很困惑,很不自在。女人不再依赖男人才能生存了,她们自个过着自由精彩的生活。而在爱情婚姻方面依然传统的男人不会冒着被拒绝的风险或者鼓起勇气去追求女人,他们宁愿去酒吧与女服务员调情,或者在虚拟世界中与女人谈情说爱,也不愿意到现实里找爱情。爱情成为他们避讳的一个意味着自由丧失的囚笼,小心翼翼相互伺候的细腻活让大男人难为、难堪。男人找到的最便捷的宣泄性欲的方式是网络性爱。当然,男人现在对性都没兴趣了,更谈不上什么满足。他们习惯了这种无爱无婚无性无欲无育的"五无"生活。很多日本已婚夫妇在有小孩之后就减少甚至没有性生活。对男人来说,此时的女人首先是孩子的母亲,伴侣的性角色逐渐隐退。
  1973年,日本政府的一项调查表明,该国最幸福的人是那些60岁以上的人。30年后,类似的调查发现,最快乐的人是20多岁的人,其中20岁出头的女人最快乐,她们当中77.7%的人满意当前的生活状态,也许美国女权主义领袖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说得有道理:女人不需要男人,正如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
  许多年轻的日本女人过着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生活,父母允许她们住在家里,她们不需要付房租就可以享受到家人准备的美味饭菜,住上宽敞、干净、整洁的房间,还有人帮忙洗、晾、收、叠衣服。许多琐碎的事情都不要她们做,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代价,所以他们有钱有闲去购物,享受美食。她们工作轻闲,压力较少,收入足够她们购物旅游。如果说以前结婚是因为要一个养自己的人,是因为要生小孩,那么现在她们不需要了,不需要男人养,不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小孩。大阪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松下静子说:"我今年去了马尔代夫、希腊还有夏威夷三个地方度假,没有男人的日子很自在,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男人希望女人留在家中照顾他和孩子,门都没有。"
  寄生性单身
  2002年,东京Gakuei大学社会学者藤原泰富形象地以"寄生性单身"形容那些与父母住在一起的青年未婚男女。他们不用支付房租,热衷于购物、旅游,是日本奢侈品的主力消费群体。这个词取自1997年的恐怖电影《午夜凶铃》。有些女性甚至在她们的名片上印上"寄生性单身人士"。在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当时的家庭规模很大,留在家里意味着与兄弟姐妹同住一问房,年轻人早早离开父母,成家立业可减轻家庭负担。但是,出生率的降低,经济的倒退,生活成本的增加,日本年轻男女不愿意离开温暖舒适的家庭怀抱,离家结婚意味着永无休止的家务以及因为吃住开支增大而降低生活品质。
  日本的单身生活没有看起来那么幸福。当他们的父母逐渐老去后,寄生性单身人士该怎么办?未来是残酷的。藤原泰富举例说,有一名单身女人是典型的"啃老族",在她父母相继去世后的两年时间内把他们的遗产挥霍完毕,她在家都是父母养的,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所以没有人愿意请她,最后不得不宣布破产,靠政府救济度日。
  寄生性单身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人口噩梦图:单身男女拒绝爱情,拒绝婚姻,拒绝生育。2004年,日本四个劳动力供养一个退休人员,但到21世纪中叶,将会只有两个劳动力负担一个退休人员的生活开支。生产人口锐减,消费人口因为人均预计寿命的延长而放慢减速,从而令国家财政支出压力骤增。
  他们的父母开始焦急,不过年轻人仍然在婚姻之外逍遥自在,不再按照传统设定的生活程式往下走,国家的、社会的问题与他们扯不上关系。日本畅销书《迷途羔羊》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在寻觅人生意义与价值过程中的青年男女的状态:虽然迷茫,但快乐。
  从提高结婚可能性角度来看,男女双方需要让步,才能应对将来发生的危机。男人需要改变过往那种大男人主义,鼓励女人参加工作,与她们共同分担家务;女人对男人的期望也应该与现实相符合,不能太高--高处不胜寒。但这样的想法总是太过一厢情愿,为什么要结婚呢?日本青年男女的冷淡意味着爱情、婚姻、性爱、生育需被重新赋予意义和价值才能缓和危机。问题在于,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哪里?如何找到?这不是一个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