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能力培养 数学一直是中小学教学当中的基础性学科,在整个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随着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持续性深入,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各科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就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成效,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 一、爱护学生好奇心 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中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可塑性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对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统一,而更多地体现为求异思维。培养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求异思维,便是要打破学生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标准答案"的束缚,激发他们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和寻求多元化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分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将班里同学分成不同的组,如男生、女生,长头发、短头发等。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聯想思维中小学生的思维是富含着丰富的想象力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联想。并通过联想,将学生固有知识与新进知识相联系,进而形成对知识完整、系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设想。联系思维的培养能够开拓学生思路,为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网络。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具体措施如下。 1、巧设悬念。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相关问题和难点进行巧妙的设计,通过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平面中存在n个点,将任意两点进行连接形成一条线段,请问在平面内总共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先对问题提出假设,如:假如毕业10年后大家进行聚会,见面时每两人进行一次握手,请问一共可握多少次手?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操作,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即是指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数学教材内容之间,人为的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环境,并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引入到同问题相关的情境当中去,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即:①某城市正在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其目标是将2013年的无公害蔬菜产量较2011年翻一番,则2012年和2013年的无公害蔬菜的年产量的平均增长率为多少?②一块四周宽度相等的带草坪的花坛,其长度为20m,宽度为17m,若在花坛的中央建设一个面积为154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则其草坪的宽度为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性的解决,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式。然后,学生通过比对所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自己编写"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例如"一次项常数、系数是否存在限制?""二次项系数值为什么不等于零?"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几组一元二次方程式,从而有效的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发展 求异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提出对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的结论。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数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被儿童的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进入儿童的思维世界。"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锻炼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情境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易到难,可探究性强,学生才能感兴趣。如,在讲解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时,可以设置聪聪和明明运用规律设计自己的房间的情境。先参观聪聪的房间,"谁发现了房间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规律?"学生根据以前知识很容易就能找到规律,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再参观聪聪的房间,呈现问题情境,引出问题:他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开发,再配合上新颖有趣的数学方法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就会锦上添花。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发展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通过寻求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重视知识、技能与方法训练,促进思维创新 学生的智力潜力很大,实践证明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智力潜能越容易开发。所以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去开发、去培养、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教育应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做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实践证明,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能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灵活性。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在学海里遨游,一边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一边不断地发现更多的新问题,使学生既重视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发现、应用和延伸。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不分学生大小的,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只有引导学生多想,鼓励学生多问,激发学生多动,手脑并用,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总之,数学课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活动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