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摘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力军的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师;职业道德;课堂教学
  一、适应教育发展需求,做一名专业化教师
  "行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已的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能够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活水"。 "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报有"献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更上新台阶。只有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积极的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再学习,再进修,再深造。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教师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组织教师定期到兄弟学校,地区名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适应教育发展需求,做一名专业化教师。
  二、注重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教师素质的提高,关健在于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教师首先要具有对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报酬与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已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愿做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輝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量化考核,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不用。下岗或辞退,势在必行。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样促使全体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励竞争的需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处在经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讲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总结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参评,学生选评相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特殊认识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快乐成长。
  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个人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学生个人和互动,教师个人与小组学生的互动等。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 - -"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保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法不能代替学法,今天所学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未来所实用的。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时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生自我评价。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课堂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讲座,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并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讲座及其它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四、创设民主和谐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護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五、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在教育教学中,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课程改革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教育教学的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这样,课程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网站目录投稿: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