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鉴宝栏目,真的让人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瓷器,稀有的名人字画、晶莹剔透的玉器、罕见文房四宝、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无不让人眼睛一亮,再看看报价更是令人惊叹,看似很小的物品,少说几万十几万,多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何止央视有鉴宝栏目,其他地方台也有如华豫之门、寻宝、一槌定音、天下收藏、华夏夺宝等鉴宝栏目,可见国人历来喜欢宝物,有的寻宝、有的玩宝、有的藏宝、有的赏宝。 说到宝物,最值钱的可能就是和氏璧了。公元前283年,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知道赵国有一件宝物和氏璧,便派使者带着国书见赵惠王,说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池与其对换。蔺相如带着国宝和氏璧到咸阳,秦襄王看了和氏璧赞不绝口,但并不诚心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阴谋,用计谋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宝物的器重、追求和贪婪。 不仅国王爱宝物,就是普通人家,寻常百姓也都喜爱宝物,有的珍藏几十年、几百年,有的视为传家宝。 《西游记》对宝物的描写就更加神奇了,宝物不仅有观赏性,而且具有昂贵的价值;不仅可以把玩,而且有神奇的功效;不仅可以保护主人,而且可以克敌制胜。你看猪八戒的钉耙、沙僧的禅杖、孙悟空的金箍棒、唐僧的紧箍咒、观音菩萨的甘露瓶、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长生不老仙丹等等,小说里宝物人人追求,人人都有,不仅西天如来有,太上老君有,玉皇大帝有,就是那些妖魔鬼怪个个都是手握宝器,神通广大,不可一世。 可见国人有收藏宝物的情节。不过何谓宝物,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魏惠王问齐威王:"齐国有宝吗?我们国家很小,也还有直径一寸却能照亮前后各12辆车子的夜明珠。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齐威王无奈地说:"我对宝物的看法与你不同。我有个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我有个叫盼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向东越过黄河;我有个叫黔夫的大臣镇守徐州,燕国和赵国的百姓慕名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去维持治安,结果做到了路不拾遗。这四位臣子堪称光照千里,岂止是12辆车呢?魏惠王听了悻悻而去。 魏惠王和齐威王对宝贝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不同的治国理念。后来魏国的几次重大失败,都与对宝贝见解不同有关。 一个是孙膑。孙膑与庞涓原为同窗好友。庞涓做了魏国的将军后,孙膑去投奔他。没想到庞涓向魏惠王说孙膑是齐国的间谍,并将孙膑处以膑刑。齐国的使者偷偷将孙膑带回了齐国。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军伐赵。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打败魏军。 另一个就是商鞅。商鞅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中侍从。公叔痤重病,魏惠王去探望,问他:"万一你一病不起,谁能接替你呢?"公叔痤推荐商鞅。魏惠王听了后,默不作声。公叔痤接着说:"如果你不用商鞅,那么你一定要把他杀了,免得其他国家使用。" 魏惠王既没有杀商鞅,也没有用商鞅。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国广招贤才,便去投奔秦孝公,主持变法,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使秦国强大起来,并在对魏国的几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居士,探究显赫家族的兴衰之道,曾撰《保富法》一书,将一生见闻的诸多显赫家族败于挥霍奢侈的事例,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曾作精辟的论述。 聂云台住在上海50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的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他记得与其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曾显赫一时,现在,多数已经家道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而挥霍一空,有的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一算起来,四五十年前有钱人,现在家业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专业、上进的,百家之中仅有一两家了。 不仅上海这样,在湖南,也是一样的。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权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到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到提辖的有五六十家,现在也多数萧条了。 然而当时不为子孙收藏宝贝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多优秀。 曾国藩家族虽然没有家宝,却后代子孙兴旺。就他所熟悉曾、左、李这几家,没有传家宝,后人多数读书,以专业服务社会。曾国藩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宗堂的几位曾孙也以学术专长而闻名;李续宜的孙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们也多是大学毕业。 近代广东的伍氏、孔氏和潘氏,都是靠鸦片发了大财的家族,积财数百万两、数千万两银子。书画家大都知道,凡是海内外有名的古字画碑帖,多数都是盖有伍氏、孔氏、潘氏的图章,也就是表明,此物曾经在三家作为家宝收藏。但是几十年后,这些珍贵的物品,又流到别家了。他们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到别家做装饰、木器了。他们的后人,一个闻达的也没有。 在家族发展史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家有宝玩,往往不如家有优良传统。如勤俭持家、勤奋学习、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等,好的家风才是无价之宝。 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曾国藩的传家宝: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俭能勤,永不贫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敌强我弱境地,但是毛泽东却有制敌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就是运用了三大法宝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军,而且战胜国民党八百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面对诸多的珠宝,我想何谓宝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类的宝物,另一类就是精神类的宝物。人们在喜欢物资类宝物的同时,不要忘了对精神类宝物的重视和传承,因为精神类的宝物往往胜于物资类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