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30%~40%。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监护人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2、成绩下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有效的家庭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數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3、心理人格问题。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4、道德品行问题。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约束不够,违法违纪现象逐渐上升。留守儿童中相当一部分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子女对年老隔代的关系较疏远,对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且这些长辈也可能因本身各种原因而无法担负起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的重担。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没有自控能力,难免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发展到犯罪。从现在的情况看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二、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家长要切实担负起抚养子女的义务,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作为家长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
  2、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要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3、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办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投入,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由学校、老师及同学群体进行及时的补偿,让他们享受到每天大家庭的温暖,切实解决他们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无人监管的问题。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这是各级政府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关系着一代人是否健康成长的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