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对阳光体育在学校中开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意识、兴趣、能力以及习惯,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对国家体育课程的一种有效延伸与补充。在文中介绍了体育特色学校的内涵,以及体育特色创建的意义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基于田径传统项目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持。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田径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建设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生身心与智力的健康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所具备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体育教育所具备的特殊意义,为创建出独具特色的体育特色学校,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笔者所在学校选择田径传统项目教育作为突破口,提出了以田径传统项目教育为特色,体育活动为首的模式,并积极探索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促学、以体促劳的办学新思路。 一、体育特色学校内涵分析 早在1993年国务院所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之中就明确的提出了中小学必须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学校中的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办出学校自身的特色。可以说这是在官方文件之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要创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的内涵、类型、建设策略等各种研究也正式地进入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野之中[1]。 对于特色学校的内涵,有很多的学者都认为学校文化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关键所在,并指出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并将独特的校园文化贯穿到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是所有特色学校创建成功的关键所在。建设特色学校,其关键并不是在于有多么漂亮的环境、有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而是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在于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建设特色学校的一种重要载体与工具,校本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突破口。校本课程本身是特色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不能够为特色而特色、重物质轻精神,不能够盲目跟风。笔者认为体育特色学校是从学校整体上来讲的,是以特色办学理念作为核心的,并从体育教育向学校的各个方面进行辐射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整体风貌。学校特色是重要的基础,而特色学校则是属于更高层次上的一种整合。 二、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 1、落实健康第一,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随着"健康第一"理念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思考健康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我国以社會选拔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机制在短期内不会彻底消除,因此可以将体育运动作为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之下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过程同样也是全体学校师生形成体育运动价值观以及体育意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校的体育文化以显性或是隐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全体师生产生影响,能够自觉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并热爱体育运动,从而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使得师生的体质增到增强。 2、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的立足点就在于全体学生。评价一个体育特色学校的成功与否不是少数高精尖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而是看全体学生有没有形成群体性的体育意识,体质健康有没有到增强,全校学生是否掌握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在日常体育锻炼行为中得到运用。体育特色学生的建设应面向全体师生,从而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 3、提升学校品质,有助于推进学校品牌的建设。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过程意识提升学校品质的一个过程,是使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变的一个过程。特色学校是指具有自己办学个性的学校,可以满足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挖掘自身的个性与潜能,也可以学校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需要学校具有特色,从而有特色的学校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比如济南市槐荫区的教育质量相对比较薄弱,自从2006年先后引进藤球、轮滑、排球、射击、击剑、橄榄球等等体育项目,济南市槐荫区通过特色体育建设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得槐荫区的教育面貌得到了改变[3]。 三、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小学是区一级学校、市绿色学校、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学校、区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区竞技体育训练网点。学校占地面积21890平方米,运动场室4829平方米,其中200米6道运动场一个,投掷区一个,沙池一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内羽毛球场5个,体育馆1个(等待装修中)。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级,共489人,在编教师共25人。我校坚持让田径运动铭刻在每一个学子的生命中。在刚结束的这学期,我们还向体育俱乐部购买了羽毛球进课堂项目,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周均能上一节羽毛球体育课,还组建了学校的羽毛球校队。于7月1日,我校与此俱乐部签订协议,俱乐部全面进驻学校进行招生(羽毛球、篮球、跆拳道、乒乓球、艺术体操、中国象棋等)及培训,在下一学年,学校将向它购买羽毛球、篮球项目,让每位学生均能接受每周一节羽毛球、篮球、田径专业体育课的教育。接下来,我们不再只是:"让田径运动铭刻在每个学子的生命中",而是:"让体育运动铭刻在每个学子的生命中"。 四、基于田径传统项目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措施 1、条件保障。(1)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在过去的十年内,校长高度重视我校体育特色的建设,积极参与并深入实际,主动关心每次的训练、比赛过程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对每一位学生的训练与学习情况以及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常常用让田径运动铭刻在每个学子的生命中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与教师,让田径运动铭刻在每个学子的生命中这也是两位校长的共同目标。(2)训练条件不断完善。一是不断完善场室,我校于1991年在悠闲的荔枝园建成两个羽毛球场并投入使用;于2009年正式启用标准200米6道塑胶田径运动场、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与三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于2014年建成体育馆,内设篮球场与羽毛球场(装修中)。二是落实资金。我校每年投入体育经费均在万元以上,就2016年仅一项体育投入就达5万元,如果此项投入可行,那我校今后每年的体育投入将在10万元以上。三是人少但科学。我校仅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1名,但是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我校田径项目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这位体育老师凭着一颗雄心建立了一支让其他学校叹为观止的田径队。但是全校11班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由一位体育教师全覆盖,学校科学统筹规划将各班的体育课进行分工,确保每个班级至少有一节专职体育教师的体育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受到系统、正规的体育训练,尤其是田径训练,其余体育课程由其他老师兼职。为了壮大我校的体育队伍,本学期我校与俱乐部合作引进人才,确保我校体育力量能够得到增强。 2、机制保障。一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落实《体育法》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两个条例的同时,严格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的体育课程计划,现我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使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一个星期最少安排一节田径课程,在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融入田径项目内容。二是保证每位学生在校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我校将每天早上10:50- 11:30为大课间活动时间,秋冬两季开展师生长跑活动,实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三是训练梯队。我校在田径项目梯队建设上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队、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重对年龄梯队的衔接,目前我校二至六年级均有队员。学校以参加比赛的方式来提升我校田径队的整体实力。每年的校运会是我校的一大盛事,动员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田径运动会中,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两个项目,确保让田径运动铭刻在每一个学子的生命之中的目标贯彻到底。我校通过校运会的方式来选拔好的田径苗子来组成能代表我校实力的田径梯队。我校对田径梯队进行有组织的训练,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的专项田径比赛,比如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区少年儿童田径锦标赛、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城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等。在今年即将举办的区运动会中,我校所处的东环街以我校为基地,并由我校負总责,成立了东环街田径运动队参加比赛,东环街田径对成员有28人,我校就有16人参与其中。 3、激励机制。我校对每次参加比赛且成绩突出的田径健儿采用班会、校会、庆功会、家长会等等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在会中宣读健儿们取得的成绩并大力表扬,加以物质奖励进行激励,将学生们的获奖情况在学校荣誉宣传栏中进行展示。在学校范围内评选学校田径特长生以及十佳田径运动员等等。2016年开始我校正接力准备创编一本以学子在田径赛场上杰出表现为主题的田径史书,每年一刊,让学子都能够成为田径史书上的一页而努力奋斗、骄傲。 4、理论保障。一是我校体育老师常与区内同行以及各传统项目学校沟通、联系,相互交流经验,还与区内业务体校实行教体结合,取长补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从而使得我校田径队蓬勃发展。二是加强自身田径队训练理论学习,老师发表的《浅谈对中小学"体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论文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奖,《小学短跑"送髋"技术训练的探讨》获得了区教育学会三等奖。三是积极参与由省、市、区、镇组织的教研评比活动,比如中国《十城市》教学观摩、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互动等等。 五、反思 为了使我校的田径课程教育能够形成规模,一是学校应该在学区范围内招考、选调优秀的青年体育教师,并注重选拔一批具有田径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大力倡导以田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模式,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努力构建有效的田径课堂[4]。二是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要督促、组织体育教研组定期开展田径教学同课异构教学、优秀教师表演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等田径课堂教育活动,并积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学习田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所倡导的五会技能,五会技能包括会看即看课是否能够看出其中的门道;会写即能否写出规范的教学设计与评课结果;会说即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讲解能力以及说课能力;会做即教学中的教师师范水平以及完成专项技能的水平;会教即如何将、如何组织以及学生如何学等等教学方法。并知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广泛运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够虚心学习、细心打磨,确保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田径课堂的教学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所提高,从而形成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5]。三是分散国家课程规定的一些教学内容,与学校田径特色课程整合。除了统一安排国家课程的学习内容之外,在田径特色课程开设中,我们还要求学校将国家课程规定的一些教学内容分散到学校特色课程的学习之中,使它与学校特色课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要求体育教师在完成学校田径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将跳绳、徒手体操、素质练习等一些身体活动渗透其中,使学生能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6]。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是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智力与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体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根据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育教育的特殊意义,为创办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应确定以田径教育为突破口,开班田径特长班、长跑特色版、田径健身班等等以田径为特色的田径活动,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覆盖面。提出田径课程教育为特色、体育活动为首的育人模式,积极探索以体育辅德、以体育益智、以体育促学、以体育促老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纪京楠. 西安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2] 左茜颖. 浅谈河南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2008,(07):157-158. [3] 刘建杰. 学校田径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13,(44):115-116. [4] 张晓玲. 体育特色学校发展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4):96-99. [5] 沈明海. 浅谈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8):42-43. [6] 朱美珍,李小琴,董翠香. 发挥体育传统项目优势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之研究[J]. 运动,2011,(16):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