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为每年公历的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也是现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 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邯郸各界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邯郸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和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或当天举行声势浩大的表彰活动,把最美的鲜花佩戴在劳动者的胸前,把最光荣的奖章和证书送到劳动者手中,把象征最高荣誉的精神鼓励送入劳动者的心中。是时,整个邯郸市和县市区的大街小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如潮涌,歌声不断,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庆祝自己这一节日的到来,并歌颂劳动者的光荣。 19世纪末,美国开始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美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日益悲惨,受剥削的程度愈加沉重。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1886年5月1日,以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以争取8小时工作日为口号的总罢工,全国1万多个企业的35万人参加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在35万罢工工人中,约有18万人以上争得了8小时工作日,其他工人的工作时间也有减少。美国工人取得的这一伟大胜利,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之际,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巴黎举行。会议除通过其他一些决议外,还根据法国代表团的提议,通过了"五一劳动节"的决议。决议规定,每年5月1日,即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罢工的日子,组织国际性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各国执政当局实行8小时工作日。从此,这个节日就成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团结战斗性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一次历史性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五一"放假3天。